三国时期所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对后世危害有多大?
三国时期所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对后世危害有多大?
在中国古代,人才对一个王朝而言可谓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封建王朝的兴衰荣辱,都离不开人才的选拔,在汉朝以前选用人才的制度是“世袭制”(当然也有被君王单独提拔的人才,但相对而言只是少数),到汉朝之时,选拔人才使用的是“察举制”,如举孝廉(曹操年轻时就是举孝廉进入的官场),还有三国时其魏国使用的“九品中正制”和隋朝推行的“科举制”。
而在这四中制度中“九品中正制”,是对王朝危害最大的制度,这集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九品中正制”的有哪些弊端。
第一, “九品中正制”是由三国时期,魏国官员陈群所提出的,正因为九品中正制使当时的曹魏政权获得了士族阶级的支持,不过这也是以后的几百年间战乱的根源。
因为九品中正制的实施造就了世族门阀的兴起,而世族门阀经过代代人的传承,有了自己的政治势力,就会将前面的王朝取代,自己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王朝,这也是为什么在南北朝这段历史中,短短百余年经常出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王朝更替局面,而王朝的更替往往就避免不了战争,到最后受苦的还不是无辜的平民百姓吗!
由于王朝更替不断,后世兴起的王朝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统治地位,会将前世王朝刻意抹黑,淡化前世王朝在历史中的存在感,这也是为什么在历史中南北朝这段历史非常混乱和虚假的原因。
第二,九品中正制的的形成,使一个王朝的官僚体系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这也会使得王朝的人才严重不足,同时由于世族门阀之间只会维护自身的利益,这也使得王朝中央集权的能力会被严重的削弱,而一个王朝中央集权被削弱的话,就会出现像汉武帝时期以前那样,容易出现叛乱的局面,而战争不就是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原因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