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中的氦闪是什么?
《流浪地球》中的氦闪是什么?
二手设备采购找二舅
近日,由作家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正在火爆热映。影片讲述了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将地球作为飞船,飞离太阳系的艰辛历程。
那么,人类为何要逃离太阳选择流浪呢,这其中就涉及到了天体化学知识。根据影片中所述,人类之所以要逃离太阳,是因为太阳即将爆发“氦闪”。
太阳系
什么是氦闪呢?——这还得从太阳的化学构成谈起。从化学组成来看,现在太阳质量的71%左右是氢,26%左右是氦,此外还有不到2%的氧、碳、氖、铁以及其他的元素,它们通过核聚变的方式向太空释放光和热。太阳热核反应消耗氢、形成氦,产生的氦堆积在太阳内部。由于氦的分子量要大于氢,因此太阳内部的密度将会逐步增大,内部核反应的速率也会逐渐增加。
据科学家预测,大约50多亿年后,太阳将演化成为一颗异常巨大的红*。届时,由于核心的氢已经耗尽,留下富含氦的核心。除了外部的氢壳继续发生核聚变反应外,内核积聚的氦在不断增大的温度作用下被“点燃”,发生了由氦剧变成碳的核反应。
氦被点燃的时间短得让人惊叹。在数分钟的时间内,相当于太阳质量40%的氦将被剧烈“燃烧”成碳,释放的能量大致相当于太阳在当前状态下持续数百万年所释放的能量。这种现象就被科学家们称为“氦闪”。
当氦闪爆发之时,强大的电磁辐射能够将地球的表面融化,地球上面更会灰飞烟灭。面对这样的可怖的场景,或许人类真的只能像电影中那样,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
不过,不同于影片中设定的2075年,也不同于原著中设定的400多年后,科学家预测这样的场景至少发生在50亿年后。到时人类是否存在,或者是否仍居住在地球上都未可知。所以大可不必杞人忧天,还是先去好好欣赏精彩的影片,了解神奇的天体化学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