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元帝萧绎的悲剧人生
南朝梁元帝萧绎的悲剧人生
梁元帝萧绎(508年9月16日―555年1月27日),字世诚,小名七符,号金楼子,籍贯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生于丹阳郡建康县(今江苏南京)。南朝梁第四位皇帝(552年―555年在位),梁武帝萧衍第七子,母为阮令嬴。
承圣三年(554年)冬,雍州刺史萧詧引西魏兵来攻,江陵被围,萧绎烧所藏图书十余万卷,城陷被杀。追尊为元帝,庙号世祖,葬于颍陵。
那么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南朝梁元帝萧绎的悲剧人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南朝梁元帝萧铎的生平简介
节制九州
514年,封湘东王,早年因病而一眼失明。547年出荆州,任荆州刺史、使持节、都督荆雍湘司郢宁梁南北秦九州诸军事、镇西将军。侯景之乱时,梁武帝遣人至荆州宣读密诏,授侍中、假黄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司徒承制,其余职务如故。萧绎手握强兵,没有积极勤王,拯救父兄。
镇守江陵
549年,得知梁武帝饿死台城后,首先发兵攻灭自己的侄儿河东王萧誉与哥哥邵陵王萧纶,并击退萧誉弟岳阳王襄阳都督萧詧的来犯,迫使萧詧投靠西魏;之后,再命王僧辩率军东下消灭侯景。
其长子萧方等即在与萧誉作战时身亡,次子萧方诸在与侯景交战时被擒杀。萧绎弟益州刺史武陵王萧纪亦有意出兵共讨侯景,萧绎写信阻止,称“蜀人勇悍,易动难安,弟可镇之,吾自当灭贼。”又写信称“地拟孙刘,各安境界;情深鲁、卫,书信恒通”以为示好。
承继大统
552年,侯景死后,萧绎即位于江陵,是为梁世祖。当时,群臣建议返回旧都建康,但萧绎没有同意。并派手下朱买臣在建康杀死侯景所废皇帝萧栋兄弟三人。
攻灭武陵
萧绎即帝位之前,萧纪已称帝于益州;萧纪出兵讨伐侯景,得知侯景已灭,就转为讨伐萧绎。萧绎便派兵迎战,写信讲和,同时也请求西魏出兵袭取益州。萧纪因此遭受重创,向萧绎求和,萧绎回信拒绝称兄弟情断,最终全歼萧纪势力,但也给了西魏可趁之机,益州因此沦落敌手。萧绎将萧纪父子除宗籍改姓饕餮,并将萧纪二子萧圆照、萧圆正饿死。
都城陷落
554年,萧绎给西魏权臣宇文泰写信,要求按照旧图重新划定疆界,言辞又极为傲慢。宇文泰大为不满,命令常山公于谨、大将军杨忠、大将军宇文护等将领以5万兵马进攻陪都江陵(今湖北江陵县)。梁元帝战败,由御史中丞王孝祀作降文。随后,便率太子等人到西魏军营投降。不久,为萧詧以土袋闷死,江陵“阖城老幼被虏入关”。
梁元帝也是一个爱好读书与喜好文学的君主,“四十六岁,自聚书来四十年,得书八万卷”,自称“韬于文士,愧于武夫。”曾主编《金楼子》等书;江陵被围城时,承圣三年十二月辛未(555年1月27日),元帝入东阁竹殿,命舍人高善宝放火焚烧图书14万卷,包括从建康为避兵灾而转移到江陵的8万卷书,自称“文武之道,今夜尽矣!”江陵焚书被视为中国的文化浩劫之一。
如何评价梁元帝萧绎?
作为皇帝,梁元帝的下场算是挺惨的了,不但身死国破,还拉上十几万卷的书籍和十万百姓作为陪葬。
但他的这个下场恐怕不是偶然的。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分享过一个“书法家”的故事:
梁朝孝元帝在荆州时,他手下有一个叫丁觇的人,是洪亭人氏,很会写文章,特别擅长草书、隶书;元帝的文书抄写,全部都交给他干。但军府中的大多数人都很轻视他,耻于让自己的子弟去临习他的书法,当时流传的话是:“丁君写上十张纸,抵不上王褒的几个字。”我(颜之推本人)却非常喜爱他的墨迹,常常把它们珍藏起来。孝元帝曾经派一个名叫惠编的典签送文章给祭酒萧子云看,萧子云就问惠编:“君王最近写信给我,还有他的诗歌文章,书法都非常漂亮,那书写者实在是一个少有的高手。这个人叫什么名字,怎么会一点名声都没有呢?”惠编据实回答了。萧子云感叹道:“这个人也算是后生可畏了,竟然不被世人所称道,也算是奇事一桩!”之后,听说了这件事的人才稍微注意到丁觇。
丁觇渐渐升任到尚书仪曹郎的位置,后来又担任晋安王的侍读,随晋安王东下。等到江陵陷落的时候,文书典籍大量失散,丁觇不久也在扬州去世。过去轻视他的人,后来再想得到他的一纸墨迹,也是不可能了。
自己的手下有一个书法大家,其功力他明明知道,却不知道出于何种心思,故意装作不知道。正是他这种“不知道”的态度,纵容了他幕府里的一帮小人,对真正的人才进行打击、压制。
对比一下曾国藩的幕府,梁元帝的狭隘、嫉妒一目了然,最后的结局纯粹咎由自取。
相关话题:南朝最有才华的父子皇帝,才华不输于曹操父子,但治国能力堪忧
跟曹操、曹丕父子在治国方面的成绩相比,“三萧”的表现简直烂成渣,尤其是萧衍、萧绎二人,竟让国家经历两次覆亡之灾。那么,他们究竟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曹操父子都以诗才闻名于世,在文坛上号称“三曹”,备受时人和后世的推崇。无独有偶,在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父子三人也都以文采知名于世,在文坛上号称“三萧”。不过跟曹操、曹丕父子在治国方面的成绩相比,“三萧”的表现简直烂成渣,尤其是萧衍、萧绎二人,竟让国家经历两次覆亡之灾。那么,他们究竟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萧衍文武兼备,是一位全才型皇帝
梁武帝萧衍自幼文武兼备,是一位不可多得全才型皇帝。就文艺方面而论,梁武帝在经史、诗文、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造诣很深,在文化圈里面的知名度极高,曾与南齐大文学家沈约、谢朓、范云等七人同游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有“竟陵八友”之称(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高祖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并游焉,号曰八友。见《梁书》)。
梁武帝晚年沉溺于佛教之中不能自拔,为此不惜戒掉房事,专心致志于研究佛法,而且还经常亲自讲经说法,甚至三次“舍身”同泰寺,可谓痴迷至极。佛教在南梁时期大盛,佛寺古刹遍地开花,以至于出现“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的盛况(见《南史·卷七十·循吏列传》)。
萧衍大肆宠佛,导致国政大坏
梁武帝大肆宠佛后,便荒怠了国政,但独独对北伐统一大业念念不忘。为完成这个宏愿,南梁屡次利用劲敌北魏内乱之时出兵,但均以失败告终。等到北魏分裂后,梁武帝又看到曙光。当时,东魏大将侯景因不见容于执政高澄,便携带土地归顺南梁,被梁武帝封为河南王、大将军。东魏派军攻侯景,梁武帝派皇侄萧渊明支援,结果兵败被俘,只有侯景率领少数残余撤往梁境。
此时东魏提议用侯景换萧渊明,梁武帝果断答应,并遣使跟东魏进行密谈,不巧被侯景探知明细。侯景惊怒交加,最终决心举兵反梁,利用国内防守空虚的机会,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便攻占都城建康,将梁武帝囚禁在台城。
萧衍被侯景囚禁在台城,最终被饿死 在攻占都城之前,侯景已拥立武帝之侄萧正德为帝,为使得自己的叛乱合法化,自然不能再让老皇帝活下去。但侯景又不想背上弑主的恶名,于是便对其采取断粮断水的方式,意图将武帝饿死了账。公元549年五月,梁武帝饿死于台城皇宫净居殿,虚龄86岁,临终前口渴求蜜水不得,喊了两声“嗬嗬”,便撒手人寰。
(太清三年)五月,丙辰,上卧净居殿,口苦,索蜜不得,再曰“嗬!嗬!”逐殂。年八十六。景秘不发丧,迁殡于崐昭阳殿,迎太子于永福省,使如常入朝。《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十二·梁纪十八》
梁武帝一共有八个儿子,其中文采极佳者有三位,即长子萧统(昭明太子)、三子萧纲(简文帝)和七子萧绎(元帝),后世文学界将萧衍父子四人并称为“四萧”,名气不亚于“三曹”。而“四萧”当中,成就最高者当属梁元帝萧绎,而他最终的结局却又最凄惨,最让人扼腕。
元帝萧绎的文学成就高于其父萧衍 萧绎是武帝的第七子,自幼文艺天赋极佳,不仅在文章、书法、绘画方面号称“三绝”,而且在作诗、音乐、围棋、玄学、占卜、兵法等方面造诣很深,甚至还精通相马术,学问之博大精深,可谓亘古罕见。然而此君虽然文艺素养极高,但在政治上却是一位非常腹黑的人物。侯景之乱发生后,萧绎非但没有出兵勤王,反而致力于铲除自己的兄弟、子侄,并以此登上帝位。
但在平定侯景之乱后,萧绎却又变成一位不通时务的低能儿,不仅拒绝还都建康,还对近在咫尺的强敌西魏态度傲慢,竟然要求对方按照旧图重新划定疆界,言辞极为傲慢,以致引得对方大举侵袭。令人无语的是,就在西魏进逼行在江陵之际,元帝秉持“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态度,整日里与群臣讨论老庄之学,毫无御敌之策,真是颟顸至极。公元555年,江陵沦陷,梁元帝被土囊压身而死。
萧绎最终被西魏所杀,临死前焚书巨多 更令人气愤的是,萧绎临死前竟将自己的悲剧归罪为读书太多,为泄愤,把宫中珍品藏书14万卷付之一炬(帝入东阁竹殿,命舍人高善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将自赴火,宫人左右共止之。又以宝剑斫柱令折,叹曰:“文武之道,今夜尽矣!”见《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五·梁纪二十一》)。梁元帝焚毁图书事件,是秦始皇焚书以来最大的文化浩劫,令人扼腕!
南朝梁元帝萧绎的父亲是谁?
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名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他是梁王朝开国皇帝南北朝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称梁武帝。随着年事增高,梁武帝本人也开始由有为向无为,由开明向昏庸转化。但他与一般昏庸皇帝有所不同。从个人生活看,他似乎无可指责。他身着布衣,木绵早帐,一冠三载,一被二年。不好酒色,自五十岁起不再娶后宫;提倡后宫节俭,不衣锦绮。又始终以正人君子的标准约束自己。
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封临湘县侯,官至丹阳尹知事,母张尚柔。他原来是南齐的官员,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在位颇有政绩,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谥为武帝,庙号高祖。
南边梁元帝萧绎的母亲是谁?
阮令嬴,会稽余姚人。其原本姓石,父亲名叫石灵宝,母亲陈氏。
南宋元徽二年(甲寅,公元474年),阮令赢出生。长大后的她,先嫁南齐始王萧遥光为姬妾,后因萧遥光谋反被杀,石氏因为长相美貌而被东昏侯萧宝卷纳入宫中。 齐东中兴元年(辛巳,公元501年),雍州刺史萧衍起兵讨伐南帝萧宝卷时,释放宫女两千人,唯有石氏华色未衰,被萧衍看中,封为采女。
南梁武帝天监七年(戊子,公元508年),石氏怀孕时梦龙罩其床。同年八月,石氏为萧衍生下第七子萧绎,即后来的梁元帝。萧衍大喜。
南朝梁元帝萧铎的兄弟姐妹都有哪些人?
1、萧统(501年―531年5月7日),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南朝梁宗室、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梁简文帝萧纲和梁元帝萧绎长兄,母为贵嫔丁令光。出身兰陵萧氏齐梁房(南梁房)。
天监元年(502年)十一月,册立为太子。举止大方,爱好文学和佛法。发生“蜡鹅厌祝”一事,父子间产生嫌隙。中大通三年(531年5月7日),英年早逝,时年30岁,谥号昭明,葬于安宁陵,史称“昭明太子”。天正元年(551年),侯景拥立豫章王萧栋即位后,追尊皇帝。 大定元年(555年),第三子萧詧建立西梁政权,追尊昭明皇帝,庙号高宗 。
2、萧纲(公元503年12月2日—公元551年11月15日),字世赞(一说世缵),小字六通,生于建康宫显阳殿(今江苏省南京市),南北朝时期南梁第二位皇帝、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同母弟,母为贵嫔丁令光。
初封晋安郡王,累迁骠骑将军、扬州刺史。中大通三年(公元531年),昭明太子去世后,册立为皇太子。侯景之乱导致梁武帝萧衍受囚并饿死狱中后,太清三年五月二十七日(公元549年7月7日),萧纲即位称帝。大宝元年正月初一日(公元550年2月2日)萧纲改元大宝。大宝二年八月十七日(公元551年10月2日),萧纲被侯景废黜为晋安王。
天正元年(公元551年11月15日)萧纲被侯景杀害,时年四十九岁。葬于庄陵,庙号太宗,谥号简文皇帝。作为南朝文学家,其创作风格,形成“宫体诗”的流派。
3、南梁后废帝萧纪(508年—553年8月5日),字世询,又字大智,为梁武帝萧衍第八子,梁元帝萧绎之弟。
萧纪自小勤学,不好轻华。后封武陵郡王、彭城太守、扬州刺史等职,后出任益州刺史;侯景之乱时,萧纪坐拥四川军政资源,不前往平乱;梁武帝死后,萧纪在世子萧圆照的提议下,于公元552年于成都即帝位,年号天正。
萧纪称帝之后就面临西魏的进攻与梁元帝的讨伐;最后萧纪被被梁元帝的部将樊猛所俘,与其第三子被杀于硖口,萧纪享年四十六岁。
4、永兴公主萧玉姚,殷均的妻子,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嫡长女,母亲为郗徽,外祖母为宋文帝刘义隆之女寻阳公主,萧玉婉和萧玉嬛的同母姐姐。
5、萧玉婉,被封为永世公主,中国南北朝梁朝公主,梁武帝萧衍之女。 萧玉婉的母亲是萧衍的正妻郗徽,郗徽在梁朝建立之前就已经去世。郗徽没有儿子,所以梁武帝没有嫡子。只剩了三个女儿:萧玉姚封永兴公主,萧玉婉封永世公主,萧玉嬛封永康公主。史书没有记载萧玉婉的婚配和生卒情况。
南朝梁元帝萧绎的妻子有哪些?
1、徐昭佩(?—549年),东海郡郯县人。梁元帝萧绎正妻,南齐太尉、枝江文忠公徐孝嗣孙女,侍中、信武将军徐绲之女。
出身东海徐氏,天监十六年(517年),出嫁湘东王萧绎,成为湘东王妃,生下忠壮世子萧方等、益昌公主萧含贞。姿容平常,不得宠爱,时常戏弄萧绎。放荡不行,私通于和尚智远道人、侍从暨季江。嗜好饮酒,心怀妒忌,多次杀害萧绎妃嫔。
太清三年(549年),逼令自杀,投井而死。萧绎写下《荡妇秋思赋》,揭发徐昭佩淫荡行为,将其尸体还给徐家,葬于江陵县瓦官寺。
2、王贵嫔,会稽郡山阴县人。南朝梁元帝萧绎的贵嫔。
生平简介: 王贵嫔是为湘东王国常侍王显嗣的二女儿,嫁给了时任湘东王的萧绎。萧绎不喜欢王妃徐昭佩,而喜欢侧室王贵嫔,王贵嫔为他生下次子萧方诸、第十子萧方略。但是王贵嫔很年轻就过世了,萧绎一直认为是徐昭佩害死的王贵嫔。
南朝梁元帝萧绎的儿子有哪些?
1、萧方等(528 ~549年),字实相,南兰陵郡兰陵县(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南朝梁宗室,梁元帝萧绎长子,梁敬帝萧方智异母兄,母为正妃徐昭佩。
聪慧有才,弓马娴熟,精于绘画,涉猎文史,册立为湘东世子。受累于母妃放荡,屡遭父王嫌弃,处于恐惧和绝望之中。太清三年,带兵出征河东王萧誉,兵败溺水而死,年仅二十二岁,追赠侍中、中军将军、扬州刺史,谥号忠壮。梁元帝即位后,追封武烈太子,著有《三十国春秋》与《笃静子》。
2、萧方诸(537~552年),字智相,梁元帝萧绎次子。母为王夫人,湘东王世子。
幼时聪警博学,明习《老子》、《易经》,善谈玄,风采出众,善辩论,特为父亲所钟爱,母亲王氏又得宠。萧绎长子萧方等作战身亡,萧绎对方诸说:“不有所废,其何以兴。”,有立嗣之意,拜他为中抚军做自己的副手,又出为郢州刺史,镇于江夏,以鲍泉为行事,防遏下流。当时萧绎遣徐文盛督众军,与侯景手下将领任约相持未决胜负。方诸时年十五岁,倚仗徐文盛就在附近,不忧虑军政,每日与鲍泉饮酒为乐 。
侯景知道后,遣其将宋子仙率轻骑数百,从小道袭击。此时天气不好,宋子仙军队到达,百姓奔走相告,方诸与鲍泉还不信,说:“徐文盛大军在下,虏安得来?”才下令关门,宋子仙的军队就已进入,城池陷落。当时方诸正蹲在鲍泉的肚子上,用五色丝线缠绕鲍泉的胡须。宋子仙俘虏方诸回军,时为大宝二年(551年)。王僧辩的军队到达蔡洲,逼近侯景,侯景便杀死了萧方诸。萧绎追赠他为侍中、大将军,谥为贞惠世子。
3、萧方矩(?~554年),字德规,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梁世祖孝元帝萧绎的第四子,母亲为袁贵人 ,太子。
少时勤学,仪容举止十分可观。初封南安县侯,随父亲在江陵。太清初年,为使持节、督湘、郢、桂、宁、成、合、罗七州诸军事、镇南将军、湘州刺史。寻征为侍中、中卫将军,给鼓吹一部。
元帝承制,被立为湘东王太子,改名元良。承圣元年(552年),被立为皇太子。聪颖好学,为人凶暴猜疑,颇类元帝。昵狎群下,好着平民便服。由于行为有差错,元帝曾有废掉他的打算。未及实行,西魏攻陷江陵,与父亲一同遇害。梁敬帝承制后,追谥他为愍怀太子。
4、梁敬帝萧方智(543年―558年),字慧相,小字法真,梁元帝萧绎第九子 ,母夏贤妃,南朝梁皇帝。初封兴梁侯,后改封晋安王,出任平南将军、江州刺史。承圣三年(554年),西魏攻陷江陵,梁元帝遇害。王僧辩、陈霸先商定,以萧方智为梁王、太宰,承制行事。
承圣四年(555年),王僧辩被迫拥立萧渊明为帝,以萧方智为太子,改元天成。同年九月,陈霸先袭杀王僧辩,废黜萧渊明,拥立萧方智为帝,改元绍泰,是为梁敬帝。太平二年(557年),萧方智禅位于陈霸先,南朝梁灭亡。陈霸先封萧方智为江阴王。
萧方智在位期间“征伐有所自出,政刑不由于己”,受陈霸先控制。太平二年(557年),萧方智禅位于陈霸先,南梁灭亡,陈霸先封萧方智为江阴王。永定二年(558年)三月乙丑日,陈霸先派人将萧方智杀害,时年十六岁,追谥为敬皇帝。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