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清史学者孟森评价为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中“凑数”的庄亲王
被清史学者孟森评价为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中“凑数”的庄亲王
【始祖】
和硕庄亲王为太宗文皇帝脉下宗支,始祖为太宗文皇帝第五子硕塞。硕塞,天聪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亥时生,生母为侧妃叶赫那拉氏。顺治元年十月恩封多罗承泽郡王。顺治三年五月参赞军务,寻进亲王,七年整合宗室爵位,以硕塞为无号亲王故,改称多罗郡王。顺治八年闰二月,以军功晋封和硕承泽亲王,同年三月管理兵部事务,十一月与议政。顺治十年十一月掌宗人府事务。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五寅时薨,年廿七岁,谥曰裕。
【祖系更替】
硕塞共有四个儿子,其中第一子博果铎和第二子博翁果诺为嫡出,第三子鞥额布为庶出,第四子夭折。故而大宗由嫡长子博果铎继承。雍正元年,博果铎去世,身后无嗣,世宗雍正帝让近支宗室出身的允禄承继为嗣,继承了硕塞的大宗。
【继祖】
允禄,为圣祖仁皇帝第十六子。康熙三十四年六月十八日卯时生,生母为顺懿密妃王氏。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管理内务府事务。雍正元年三月,奉旨过继与庄靖亲王博果铎为嗣,袭封和硕庄亲王。雍正二年十一月,掌宗人府事务,雍正三年二月解任。雍正七年之后历任管理数旗都统事务。雍正十三年八月,钦命总理事务,九月管理工部事务。乾隆三年七月,与议政,十月,管理理藩院事务,乾隆四年十月解任。乾隆二十一年六月,掌宗人府事务。乾隆三十二年二月患病,初五日,高宗亲临第视疾,二十一日午时薨,年七十三岁,谥曰恪。
【封号释义】
硕塞的封号“承泽”,满语为“kesingge”,意为“有恩的”、“有造化的”,其小宗的封号“惠”,满语为“fulehun”,意为“恩惠的”。结合硕塞本身宗支的出身和封爵,可以看出其封爵本质上实力的欠缺。后来改号之“庄”,满语为“tob”,意为“端正”。
【支系】
硕塞共有四个儿子,其中第一子博果铎和第二子博翁果诺为嫡出,第三子鞥额布为庶出,第四子夭折。故而大宗由嫡长子博果铎继承,而嫡出的次子博翁果诺也作为别宗得到了入八分的爵位,庶出的鞥额布则只被封为辅国将军。
后来,博果铎无嗣,世宗雍正帝让近支宗室出身的允禄承继为嗣,继承了硕塞的大宗,鞥额布一支则在其子辈绝嗣,故而最终延续了硕塞真正血脉的,只有别宗的博翁果诺一支。博翁果诺一支的地位也一直不稳定,在清初到清中期屡次被革爵,而朝廷也仅是出于其大宗被近支夺走的“补偿”,屡屡加恩宽恕博翁果诺的后裔,这也使博翁果诺一支后裔的爵位虽然只是奉恩将军,却一直传承到了清末。
至于继承大宗的允禄,生有十个儿子,但是第一子、第三子、第四子、第五子、第七子、第九子、第十子均夭折,剩下的只有第二子弘普,第六子弘明和第八子弘曧。这三子均为侧福晋所出,故而后来便以居长的弘普一支为大宗。弘普一支作为大宗,传承到奕时被革爵,大宗转入弘曧系内。
图为第二代大宗庄靖亲王博果铎朝服像
【地位】
庄亲王一门在宗室中的地位是比较特殊的。
首先,在乾隆朝所定下的清初八大王中,庄亲王的功绩与其他六王难以比拟。清史学者孟森曾感慨:“庄王……功绩声望远在诸王之下,其必凑一世袭罔替之数。”认为庄亲王能够被定为世袭罔替的王爵,是乾隆帝专为凑齐“八”数而已。
其次,在乾隆朝所定下的清初八大王中,只有庄亲王并非是皇帝或亲王的嫡妻所出,而且也只有庄亲王没有配享太庙,顺治朝的上谕也明确指出“尔等向不在宠贵之列”。目前认为,庄亲王能够得到这种优待,主要是因为太宗脉下宗支除去肃王府一支外,普遍出身较差(基本均是庶妃所出),封爵较低,为了提高太宗脉下宗支的地位,便需要重用侧妃所出的硕塞一支,以补充整体的不足。
最后,清代宗室的承继行为,主要发生在自己本宗支内部。在跨越宗支进行承继的时候,也多数是“以远继近”。庄亲王本为远支宗室,其大宗后来由近支宗室继承,这本身就是清代宗室内少有的。不仅“以近继远”,继承了庄亲王大宗的允禄支系还保持了近派宗室的旗籍族分,这更是清代宗室里独一无二的(一般继承了谁家就要继承其本家的旗籍族分)。
【旗籍】
庄亲王一门在顺治元年封入镶红旗,领有的旗份并不算很多,后裔在镶红旗第四族,与太祖脉下褚英一支的一部分同族。雍正朝时圣祖的皇子允禄承袭庄亲王大宗之后,在旗籍上发生了变化,硕塞本生的后裔仍在镶红旗第四族,而允禄的后裔则保持近支宗室的族分,隶属于右翼近支镶红旗第三族,自家独占一族。这种同一宗支后裔分属近远两族的情况是清代宗室里的特例。
【承袭·大宗】
1.和硕承泽裕亲王硕塞。太宗第五子。顺治元年恩封多罗承泽郡王。顺治八年晋封和硕承泽亲王。顺治十一年病故,谥曰裕。
2.和硕庄靖亲王博果铎。硕塞第一子。顺治十二年袭封和硕承泽亲王,改号庄。雍正元年病故,谥曰靖。
3.和硕庄恪亲王允禄。圣祖第十六子,博果铎承继子。雍正元年奉旨过继为嗣,袭封和硕庄亲王。乾隆三十二年病故,谥曰恪。
4.和硕庄慎亲王永瑺。允禄第二子弘普第一子。乾隆八年降袭父亲之奉恩镇国公为奉恩辅国公。乾隆三十二年袭封和硕庄亲王。乾隆五十三年病故,谥曰慎。
5.和硕庄襄亲王绵课。红普第二子永珂第一子,永瑺承继子。乾隆三十九年奏明过继为嗣。乾隆五十三年袭封和硕庄亲王。道光六年病故,谥曰襄。
6.和硕庄亲王奕。绵课第十三子。道光六年袭封和硕庄亲王。道光八年降为多罗庄郡王。道光十一年赏还和硕庄亲王。道光十八年革爵。道光二十年因罪发往吉林。道光二十三年发往黑龙江。道光三十年奉旨释回。咸丰十年病故。
7.和硕庄勤亲王绵护。允禄第八子弘曧第一子永蕃第一子,奕隔两房堂叔。乾隆五十四年降袭父亲永蕃之二等辅国将军为奉国将军。嘉庆十二年降袭祖父弘曧之奉恩辅国公为不入八分辅国公。嘉庆十八年袭封和硕庄亲王。道光二十一年病故,谥曰勤。
8.和硕庄质亲王绵譁。永蕃第二子,绵护之弟。嘉庆十年考封奉国将军。道光二十二年袭封和硕庄亲王。道光二十五年病故,谥曰质。
9.和硕庄厚亲王奕仁。绵譁第一子。道光二十四年考封不入八分辅国公。道光二十六年袭封和硕庄亲王。同治十三年病故,谥曰厚。
10.和硕庄亲王载勋。奕仁第二子。同治十一年恩封不入八分辅国公。光绪元年袭封和硕庄亲王。光绪二十六年革爵。光绪二十七年赐令自尽。
11.和硕庄恭亲王载功。奕仁第四子,载勋之弟。光绪六年考封二等镇国将军。光绪二十八年袭封和硕庄亲王。民国四年病故,谥曰恭。
12.和硕庄亲王溥绪。载功第一子。光绪二十九年考封不入八分辅国公。民国五年袭封和硕庄亲王。1933年病故。
图为庄王府谱系略图
【承袭·大宗追封】
1.追封和硕庄亲王弘普。允禄第二子。乾隆元年恩封固山贝子。乾隆四年革爵,同年恩封奉恩镇国公。乾隆八年病故,追封世子,谥曰恭勤。乾隆三十二年,因子永瑺袭封和硕庄亲王,追封和硕庄亲王。
【承袭·原小宗】
1.多罗惠郡王博翁果诺。硕塞第二子。康熙四年恩封多罗惠郡王。康熙二十三年革爵。康熙五十一年病故。
【承袭·新小宗】
1.多罗贝勒球琳。博翁果诺第五子福苍第一子。雍正元年恩封多罗贝勒。雍正六年晋封多罗惠郡王。乾隆十一年三月降为多罗贝勒。乾隆二十二年革爵。乾隆五十五年病故。
2.奉恩辅国公德谨。球琳第二子。乾隆二十三年降袭奉恩辅国公。乾隆二十八年革爵。乾隆二十九年病故。
3.三等镇国将军德春。球琳第三子,德谨之弟。乾隆二十九年降袭三等镇国将军。乾隆三十年因病告退。嘉庆五年病故。
4.三等辅国将军德三。球琳第四子,德谨、德春之弟。乾隆三十三年降袭三等辅国将军。乾隆五十七年病故。
5.奉国将军徙义。德三第一子。乾隆五十七年降袭奉国将军。嘉庆十一年革爵。道光十八年病故。
6.奉恩将军万祥。博翁果诺之孙明赫第二子素勒第二子,博翁果诺之孙明赫第一子肃章阿承继子,徙义隔两房堂兄弟。嘉庆十一年降袭奉恩将军。道光十五年病故。
7.奉恩将军亨麟。万祥第二子。道光十五年袭封奉恩将军。同治十三年病故。
8.奉恩将军中端。亨麟第一子英萃第一子。同治十三年袭封奉恩将军。光绪十四年病故。
9.奉恩将军英茂。亨麟第三子,中端之叔。光绪十四年袭封奉恩将军。光绪三十四年病故。
10.奉恩将军定埏。博翁果诺之孙明赫第二子素勒第一子万成之曾孙,英茂承继子。光绪三十四年过继为嗣,袭封奉恩将军。
【承袭·新小宗追封】
追封多罗贝勒福苍。博翁果诺第五子。乾隆五年去世,因第一子球琳封爵故,以贝勒品级殡葬。乾隆十五年追封多罗贝勒。
【名士】
庄亲王一门比较知名者,有以晚清政局知名的大宗载勋,以及以文化知名的奕赓和末代大宗溥绪。
奕赓。号鹤侣,别号爱莲居士、墨香书屋主人。庄襄亲王绵课第十二子。道光六年恩赏头品顶戴,道光十一年以三等侍卫入仕。道光二十八年病故。宦海沉浮,自号“天下第一废物东西”。熟识掌故,以文学自娱,著有《佳梦轩丛著》及子弟书数篇。
晚清大宗载勋。同治十一年恩封不入八分辅国公,以散秩大臣入仕,光绪二十二年任内大臣,后任都统、步军统领,借重义和拳势力,被认定为庚子“祸首”而失脚。
末代大宗溥绪。字菊隐,号清逸。嗜好京剧,参与戏曲创作。
【考证】
雍正元年正月博果铎去世,宗人府向雍正皇帝报告说:“庄亲王博果铎薨逝无嗣,其所袭乃承泽王硕塞之王爵,承泽王系太宗皇帝之子,世祖皇帝亲兄,与皇上甚近,理应圣祖皇帝之子承袭。”之后雍正皇帝则表示,“朕奏请于皇太后,奉懿旨,令十六阿哥允禄承袭。”这其实是典型的“自说自话”。
在雍正元年的时候,硕塞脉下尚有男丁四人,即明赫、福苍、球琳和塔扎普。
明赫。硕塞第二子博翁果诺第一子伊泰第二子。康熙四十三年生人,当时是二十岁的二等侍卫。
福苍。硕塞第二子博翁果诺第五子。康熙二十三年生人,当时是四十岁的闲散宗室。
球琳。福苍第一子。康熙五十八年生人,当时是五岁的闲散宗室。
塔扎普。福苍第二子。康熙六十一年生人,当时是两岁的闲散宗室。
这五个人当时都没有爵位,作为硕塞的后裔,都有资格过继给长房博果铎继承大宗,这也是一般承继的标准,怎么会是“理应圣祖皇帝之子承袭”呢?
当然,世宗雍正帝自己也知道自己“理亏”,故而在上谕的最后特地“照顾”了一下硕塞原本的宗支,说“其惠郡王博翁果诺之孙球琳,著封为多罗贝勒,将惠郡王原有佐领属下人等俱著给与。”即用小宗的爵位,换得了他们将大宗让给圣祖系宗室的行为。
【府邸】
庄亲王府位于西城太平仓胡同路北。府邸坐北朝南,分成西、中、东三路,其中中路为主体建筑,正门五间,大殿七间,有丹墀,东西配殿各五间,后殿五间,后寝七间,后罩房九间。西路为花园,东路为祠堂和附属房屋。庚子之乱时,庄王府遭到冲击,建筑多半被毁。1914年,庄恭亲王载功将府邸卖给军阀李纯兄弟,不久,社会上就流传起了“豫王府挖出黄金”的谣言。李纯兄弟闻之,财迷心窍,认为庄亲王府下也应该有“宝藏”,故而就地拆掉庄亲王府,将建筑部件运到天津重建。现为南开人民文化宫。
图为庄王府
【园寝】
庄亲王大宗的园寝主要集中在房山磁家务馒头山下,除去末代大宗溥绪之外,其余十一位大宗和一位追封大宗,均葬于此。根据各自葬地的不同,具体可以划分为前陵(葬承泽裕亲王硕塞)、后陵(葬庄靖亲王博果铎)、西陵(葬庄恪亲王允禄)、小西衙门(葬追封庄亲王弘普、庄慎亲王永瑺、庄襄亲王绵课)、小新陵(葬庄勤亲王绵护、庄质亲王绵譁、庄厚亲王奕仁)、松树圈(葬庄亲王奕、庄恭亲王载功)、姑娘坟(不明)、大立峪(葬庄亲王载勋)八处。1927年,末代大宗溥绪将园寝的树木卖掉了一部分,之后便被东北第一军司令于学忠的部队盗发。解放后陆续平毁。现在残余建筑不多。
小宗博翁果诺一支的园寝则在丰台侯家峪村东,俗称“二王坟”。1933年前后被盗。
【获罪记录】
关于奕
道光十八年九月壬寅。谕内阁:此案庄亲王奕、辅国公溥喜各赴尼僧广真庙内吸食鸦片烟,镇国公绵顺带同妓女赴庙唱曲,均属不知自爱,卑鄙无耻,著交宗人府分别严加议处。已革内务府郎中文亮、笔帖式通桂辄因广真生辰前往挟妓弹唱,已属卑鄙,迨经被拏,复敢诡称姓名,妄希狡脱,尤属不堪之至。已革理藩院郎中松杰,以一等司员,并经保送副都统。乃不知自爱,因问知广真生辰,致送香资,并容妓女在屋唱曲,实属有玷官箴。文亮、通桂、松杰仅予革职,不足蔽辜,均著发往热河效力赎罪。解任刑部员外郎吉清、文奇、理藩院主事奎英赴庙闲游,于妓女唱曲时不即引避,辄留坐饮茶,均属不自检束,著交部严加议处。刑部员外郎庆启因溅水湿衣,赴庙烘烤,亦有不合,著交部照例议处。拣调东城正指挥王钰查访此案,并不即行拏究,致令逃逸,迨随同该御史将广真拏获,又不严行看守,以致广真于到案后乘间潜回,均属疏忽,王钰著交部议处。其在逃之定儿、金环、玉佩、柳李氏、赵四、辛二、李四、老张等,仍著严缉务获,送部审办。
道光十八年九月丙午。谕:庄亲王奕、辅国公溥喜,身为王公,辄赴尼僧庙内吸食鸦片烟,实属藐法无耻。奕著革去王爵,溥喜著革去公爵,仍各罚应得养瞻钱粮二年。镇国公绵顺,带同妓女赴庙唱曲,尚无吸食鸦片烟情事,著革去公爵。所遗和硕庄亲王爵,著宗人府即将从前承袭支派内,现在有无职任之人,查明具奏。其奉恩辅国公爵及不入八分镇国公爵,均著照例拣选承袭。
关于载勋
光绪二十六年闰八月辛丑。又谕:此次中外开衅,变出非常,推其致祸之由,实非朝廷本意。皆因诸王大臣等纵庇拳匪,启衅友邦,以致贻忧宗社,乘舆播迁。朕固不能不引咎自责,而诸王大臣等无端肇祸,亦亟应分别重轻,加以惩处。庄亲王载勋、怡亲王溥静、贝勒载濂、载滢,均著革去爵职。端郡王载漪,著从宽撤去一切差使,交宗人府严加议处,并著停俸。辅国公载澜、都察院左都御史英年,均著交该衙门严加议处。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刚毅、刑部尚书赵舒翘,著交都察院吏部议处,以示惩儆。朕受祖宗付托之重,总期保全大局,不能顾及其他。诸王大臣等谋国不臧,咎由自取,当亦天下臣民所共谅也。
光绪二十六年九月庚寅。谕内阁:此次肇祸诸臣,纵庇拳匪,开衅友邦,贻忧宗社,前经降旨分别惩处。现在京畿一带拳匪,尚未净尽,以致地方糜烂,生民涂炭,思之实堪痛恨。若不严加惩治,无以服天下之心,而释友邦之憾。端郡王载漪著革去爵职,与已革庄亲王载勋均暂行交宗人府圈禁,俟军务平定后再行发往盛京,永远圈禁。已革怡亲王溥静、已革贝勒载滢,著一并交宗人府圈禁。贝勒载濂,业经革去爵职,著闭门思过。辅国公载澜,著停公俸,降一级调用。都察院左都御史英年,著降二级调用。前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刚毅,派往查办拳匪,回京覆奏,语多纵庇。本应从重严惩,现已病故,著免其置议。刑部尚书赵舒翘,查办拳匪,次日即回,未免草率。惟回奏尚无饰词,著革职留任。已革山西巡抚毓贤,在山西巡抚任内,纵容拳匪,戕害教士教民,任性妄为情节尤重,著发往极边充当苦差,永不释回。此事始末,惟朕深知。
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壬戌。又谕:京师自五月以来,拳匪倡乱,开衅友邦。现经奕劻、李鸿章与各国使臣在京议和,大纲草约,业已画押。追思肇祸之始,实由诸王大臣等昏谬无知,嚣张跋扈,深信邪术,挟制朝廷于剿办拳匪之谕,抗不遵行,反纵信拳匪,妄行攻战,以致邪焰大张,聚数万匪徒于肘腋之下,势不可遏,复主令卤莽将卒,围攻使馆竟至数月之闲,酿成奇祸,社稷阽危,陵庙震惊。地方蹂躏民生涂炭,朕与皇太后危险情形,不堪言状,至今痛心疾首,悲愤交深。是诸王大臣等信邪纵匪,上危宗社,下祸黎元,自问当得何罪。前者两降谕旨,觉法轻情重,不足蔽辜,应再分别等差加以惩处。已革庄亲王载勋,纵容拳匪围攻堂馆,擅出违约告示,又轻信匪言,枉杀多命,实属愚暴冥顽,著赐令自尽,派署左都御史葛宝华前往监视。已革端郡王载漪,倡率诸王贝勒轻信拳匪,妄言主战,致肇衅端,罪实难辞,降调辅国公载澜,随同载勋妄出违约告示,咎亦应得,著革去爵职。惟念俱属懿亲,特予加恩,均著发往新疆永远监禁,先行派员看管。已革巡抚毓贤,前在山东巡抚任内,妄信拳匪邪术,至京为之揄扬,以致诸王大臣受其煽惑,及在山西巡抚任,复戕害教士教民多命,尤属昏谬凶残,罪魁祸首,前已遣发新疆,计行抵甘肃,著传旨即行正法。
关于博翁果诺
康熙二十三年四月癸未。议政王大臣等议,多罗惠郡王博翁果诺庸懦懒惰,祭地坛时未曾患病,不行斋戒,应削去王爵。上命勒德洪、明珠奏闻太皇太后。寻勒德洪、明珠回奏:奉太皇太后懿旨,博翁果诺,身膺王爵,不尽力事上,彼荷谁之恩而致此,其爵自应削去。旨:博翁果诺,著削去王爵。
关于球琳
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庚辰。又谕曰:球琳前为郡王,因性情乖戾,行走懒惰,革去王爵,授为贝勒。即宜痛改前非,奋勉行走,乃懒惰如前,不知畏惧,每年朝期不到次数惟伊居多,甚属不堪。著革退贝勒。再此贝勒原委如何,及应否袭替之处,著宗人府查奏。寻奏,球琳之子德谨等应请旨降爵袭封。得旨:德谨著授为奉恩辅国公,德存著授为三等镇国将军。
关于德谨
乾隆二十九年正月辛未。宗人府奏,辅国公德谨,因上朝懒惰革退公爵,例不准承袭,其属下五佐领应照例彻为旗下公中。得旨:原任辅国公德谨属下佐领虽应彻出,但德谨因行走怠惰革退公爵,并无重罪,尚不至彻其属下佐领。著宗人府于德谨之兄弟内拣选尚堪造就者,带领引见,候朕酌量加恩降等补放章京。其属下佐领,仍著存留。
关于徙义
嘉庆十一年四月甲辰。谕内阁:本日仪亲王等查讯奉国将军徙义给与船户田洪如等执照一案,业据徙义供认属实,奏请审办等语。徙义身系宗室,理应守分自爱。乃于家人奇成阿等向说船户田洪如情愿交纳银两投府当差,辄行听信,并差德音布等前往通州查对船只,又将徐斌办就执照盖用图书发给,实属冒昧糊涂,不安本分。似此任意妄行,若不严示惩儆,恐宗室等相率效尤,罔顾闲检。徙义著革去奉国将军,交宗人府审拟具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