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百大武将精讲之96位杜预
中国历史百大武将精讲之96位杜预
杜预(222年-285年),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人,魏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杜预逝世后追赠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成侯。。可能很多读者对这个名字不是很熟悉,但是他是明朝之前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人。
杜预从小博览群书,对经济、政治、历法、法律、数学、史学和工程等学科都有研究,有杜武库之称。但他并不擅长武艺,史书有记载他“身不跨马,射不穿札”,他连马都骑不好,射箭的技术也很糟糕,是一个懂战争谋略的智将。
杜预出身京兆杜家,家族势力不容小觑。但是到了杜预老爸杜恕这里,他因为站队的关系,卷入司马氏和曹氏的争斗中,仕途曲折,最终被人陷害致死。父亲去世时,杜预31岁,前途十分渺茫。公元255年,也就是杜预34岁那年,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机。司马昭接替父兄执掌朝政,正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司马昭需要笼络士族子弟,出身杜家又饱学多才的杜预自然不会被落下。司马昭将妹妹许配给了他,这样杜预摇身一变成为司马家的近亲。
等到了公元263年,这一年杜预42岁,他得到了施展自己军事才能的机会——平蜀之战开始了。公元263年春,司马昭兵分三路,大举伐蜀。镇西将军钟会则统兵十万,杜预任镇西将军府长史,从东路杀奔蜀汉门户——汉中。当年秋天,在邓艾、诸葛绪两路人马的配合下,钟会平定蜀汉,蜀国后主刘禅开城投降,大将军姜维也被迫投降。可是后来钟会谋反和邓艾自相残杀,期间钟会的僚属绝大多数被杀,只有杜预凭着智慧逃过一劫。至于如何逃脱的,一直是史家的一个谜团。回到洛阳后因为杜预曾经为邓艾说话,所以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还受到了赞赏。其中对杜预影响比较大的是长期在晋吴边境和吴国对峙的名将羊祜。
羊祜一生的最大遗憾就是没有亲手灭掉吴国,他临终时向晋武帝司马炎推荐了杜预,让杜预接手完成自己的心愿。杜预在灭吴之战中,起到的是统领全局、拾遗补缺的作用。当时,杜预按照羊祜的战略,用计夺取了吴国的西部重镇西陵,成功打开了灭吴的大门,但朝廷的反对派认为时机尚不成熟,说服司马炎推迟全面进攻。杜预接连三次上书请战,详细分析战局,认为灭吴战争稳操胜券,司马炎终于下定决心,最终大破吴军。
灭吴之后,杜预被封为县侯,功成名就。他审时度势,多次请求免去他的武职。皇帝也高兴看到这种局面就欣然同意他解除兵权。历史上很多功臣,就是因为立下大功之后,不知收敛,变得骄横跋扈,从而招来大祸。急流勇退,才是一个智者应有的觉悟。杜预退下来之后,也没有闲着,他一心扑在文化事业上。他写了很多书,最有名的是《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可以说杜预是集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三位一体的"半个完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