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派不是郭襄所创而与道人关系甚大,今天峨眉山的道人去哪了?
峨眉派不是郭襄所创而与道人关系甚大,今天峨眉山的道人去哪了?
明朝英杰辈出,且不说那些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名将们,此后的于谦、王阳明等人也名传千古,而抗倭名将中的唐顺之、戚继光也光照世间。唐顺之,从清贵风流的文臣到铁血疆场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感人肺腑。,他的那首为峨眉武术正名的《峨眉道人拳歌》,开篇写道:“浮屠善幻多技能,少林拳法世罕有。道人更自出新奇,乃是深山白猿授”,第一次讲明了峨眉武术在明代的真实水平和来龙去脉,证明了峨眉武术鼎盛于明清是真实可信的。
唐顺之,号荆川,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老师
诗中的“峨眉道人”是个关键词。我们现在都知道,峨眉山是佛文化而闻名四海的,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嘛!来过峨眉山旅游的都晓得,从山下到山上,庙子是特别地多,香火是特别地旺。道士呢?没咋个看见过。
道士下山了?
其实,峨眉山不仅仅是佛教名山,她还有一个相当给力的身份:“道家第七洞天”。只不过,现在在峨眉山似乎难得见到道人的踪迹。
电影海报 图据网络
和来自身毒的佛不同的是,道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真正本土的信仰,最早或许源于巫术与方士,而被视为太上老君原型的老子李耳,和晓梦迷蝴蝶的庄周为“道”种下了极其强大的基因。
先秦时期,已经成型的道便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会势力和文化影响。到西汉刘向撰《列仙传》时,就有了这样的记述:“陆通者,云楚狂接舆也。好养生,食橐庐木实及芜菁子。游诸名山,在蜀峨眉山上,世世见之,历数百年去。接舆乐道,养性潜辉。风讽尼父,谕以凤衰。纳气以和,存心以微。高步灵岳,长啸峨眉”。
这位当面嘲笑过孔夫子的“峨眉道人”陆通接舆,就在峨眉山隐居。
更高大上的是,《魏书•释老志》说:“道家之源,出于老子。授轩辕于峨眉,教帝喾于牧德。”
老子李耳,又名天真皇人,因此宋太宗才有为峨眉山普贤殿的题联:“天真皇人论道之地,楚狂接舆隐逸之乡”。
老子 图据网络
不过,道家的真正创始人并不是老子李耳。真正的创始人是后汉的张陵,张祖师在峨眉山四周设稠梗治、北平冶、本竹治、平盖治、平冈治和主簿山治六治。《云笈七签》说,“(本竹治)北有龙穴地道通峨眉山,上有松,昔郭子声得道之处也”。
张陵的嫡孙张鲁于东汉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增设“八品游治”,其中第一治就是“峨眉治”。由此可见,“道家第七洞天”的名头,对于峨眉山来说,绝对是名副其实。
张鲁布道的三国时代
早期的峨眉武术,与道家相关之密,在现在的峨眉武术中仍可窥视一斑。在峨眉武术的内功心法中,极其讲究吐纳、导引、服气、胎息、辟谷等;清静无为,与世无争,故此后世才有“少林武术传天下,峨眉武术不出门”的说法。(于铁成/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