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智慧·战胜自己才是赢家
《道德经》的智慧·战胜自己才是赢家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有句话: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意思很好懂:能战胜别入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已的弱点才算是真正的強大
生活中常会听到要克服困难、战胜对方取得胜利,做生活的强者。
老子用“有力”和“强”区分了什么是真正的胜利。
他认为:能战胜别人的只能叫“有力”,而可以战胜自己的才算强者。
“强者”这顶桂冠只能戴在那些战胜自己的真正的强者头上。
《史记·商君列传》有句话:“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意思是能听之于耳,虑之于心叫作聪明;能自我反省,叫作明智;能谦虚克己,叫作强者。
贪图享乐、害怕艰辛、向往权势、享受富足是人类共有的天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不健全的情感、不好的习生活习惯、甚至不可言说的欲望。
这些内心的小鬼时常会跳出来捣乱,与我们的意志消磨,如果我们成为这些小鬼的俘虏,那么自私、懒惰、怯懦、贪婪也就掌控我们,不想自甘堕落的人就一定要有自制力,在一次次的自我克制自我批评中渐渐战胜自己的弱点,成为一个强者。
有一位学业成绩十分优秀的年轻人,去应聘报考一家公司,结果名落孙山,他得知这个消息后,深感绝望,生了轻身念头,幸亏抢救及时,活了过来。不久传来消息,他的成绩啊名列榜首,原来是电脑出现差错误判分数,他被公司录用,但很快又传来消息,他又被企业解聘了,理由是一个人连如此小小的打击都无法承受,又怎么会在以后的职位上建功立业?
这个年轻人虽然在分数上击败了其他对手,却没打败自己心理上的敌人,他的心理敌人就是“惧怕失败”,对自己缺乏信心,遇到问题外,自己给自己设置压力和障碍。
当然,战胜自己才是真正强者很多人明白,只是化为实际就非常难,也所以难,才在这个战与不战间分出经纬。
史书有载春秋时期的晋国发生内乱,公子重耳只得出逃,十九年里重耳与他的忠臣们到风餐露宿、饥饱无常,尝尽流亡生活的辛酸苦辣。但是重耳从未放弃过社稷大志。
可是当他被齐桓公收留,娶了他宗室的一个女人过上舒适优渥的生活后,竟消磨了志气,再不思社稷大志,谁的话也听不进去。
臣子们急了只好用酒把他灌醉抬着他离开齐国。重耳酒醒环顾四周只有野草,身旁只剩旧臣,好像方觉春梦大醒,有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悲壮,重振旗鼓最终卷土归来登位晋国,晋文公后来励精图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杰出如晋文公都有一段这样的“人生安乐,孰知其他!必死于此,不能去。”经历,可见要有自制力多么难。但他最终还是成了战胜自己的强者,又是多么可贵。
克服自身的盲目、惰性,畏惧比克服来自外界的困难更不容易。外在的困难是一目了然的有形的,内在的困难却是无形的,不易发觉的。所以,我们首先就是要认识自己,剖析自己,从而有针对性的克服自己的弱点。
其次,要有信心,有信心才会产生意志力。
自胜是一种顽强的意志力,它不但表现在战胜自身的惰性和恶习,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独立的人生态度,是在面对最困窘的环境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帮助自己度过难关,而最终自立于世的一种凭籍。
有一句话:自己把自己说服,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是一种人生的成熟。凡是征服自己的人,就有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