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成为每个人的习惯
让“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成为每个人的习惯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文化和制度就是我们的系统和平台。一个好的系统和平台能够让一个二流的人做出超一流的事,一个糟糕的系统和平台却是一个超一流的人,只能做二流的事。
那么如何打造一个优秀的系统和平台呢?如何改造一个旧有的系统和平台呢?核心其实就是改变组织的文化。
用零缺陷的准则,做人做事
一个人的人格,决定了他做事的高度、广度和深度,所以做事先做人。我们就是要用“零缺陷”的工作标准指导我们做人做事。
它表达的是一种绝不向任何不符合要求的做法妥协的决心,这就要求人们努力工作,把工作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达到完美的境界,坚决摒弃马马虎虎、得过且过和差不多就好的心态。
践行“零缺陷”并不只是为了追求工作业绩,也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标准,它更是一种身心愉悦的生存状态和幸福感觉。
对于践行“零缺陷”的人来说,他们的才华、激情和价值取向是一致的,而且他们时常抱着一种强烈的个人成就感;他们心存一个内在指南,永远在追寻他们的人生目标。
态度决定成败
并不是世界上所有的人、所有的组织,在一开始就认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理念。即使像IBM这样著名的国际大公司也是如此。
质量是一种态度,是你如何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你怎么对待工作和生活,工作和生活就会相应的怎么对待你。我们从实践中总结出的90/10原则(任何一个人的行为都是由90%的态度和10%的认知导致的)正是对此的最好注解。
所以,一个人光有知识并不能理所当然地产生行动和结果,反而很容易出现知识越多越“反动”这样反着的情形。由此看来,必须要靠哲学的训练和引领,因认知和共识而行动。
否则,不谈理想,不谈信仰,不谈人生观,而谈功名、金钱、美女和小鲜肉,无疑只会带来迷惘、焦虑和痛苦,只会造成道德的沦丧和精神的空虚。
因此,我们要达到“零缺陷”的工作标准,就必须在工作中树立“零缺陷”的工作心态,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对待错误的态度:不害怕错误,也不放过所犯的错误,更不重复犯错误。
所以,与其说是细节决定成败,不如说是态度决定成败。你对“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态度决定了你的未来,它是一个人通向成功之门的钥匙,因为它最直接地影响了你的工作和生活品质。
让“零缺陷”成为每个人的习惯
管理实质上就是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在组织中创建一种氛围和习惯,从而使每一个人的日常工作都能第一次就做对,与客户、合作者和供应者都能建立良好的关系。
毫无疑问,人就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无论我们是否愿意,习惯总是无孔不入,渗透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调查表明,人们日常活动的90%源自习惯和惯性。
小习惯是对自己综合素质最真实的反映,他是个体区别于他人的特点。一些不经意中流露出来的小习惯和小行为往往能反映一个人深层次的素质。一些不良的小习惯很有可能会影响你的工作和前途。窥豹一斑,见微知著,便是这个道理。所以一个人要想有好的发展,先要从培养一个好的习惯开始。
滴水见精神,对企业也是如此。据说不少跨国公司的高管,每次与其他企业合作,都会溜到对方的厕所和食堂里看一看,对这两个地方认可了,才会有继续商讨合作事项的可能。那些习惯于不拘小节的企业,实在应该好好反思了。
优秀是一种习惯。企业要实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就要在工作中把“零缺陷”作为每一个人的习惯,不仅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而且要坚持每一次都把事情做对。
长此以往,企业的效能才会实现成倍增长,企业和员工也才能获得真正长久的生存与发展。
不仅在工作中要这样做,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要养成“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习惯。
(来源:中企思智库质量、效率丛书之《戴明管理思想精要》第62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