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死后陵墓立有碑文吗??白崇禧其人
白崇禧死后陵墓立有碑文吗??白崇禧其人
白崇禧死后陵墓立有碑文。据悉,白崇禧逝世后,其遗体被运回老家山东省潍县潍城镇,安葬于潍城镇青山村的祖坟附近。墓碑上刻有“白崇禧之墓”几个字。
一:白崇禧死后陵墓立有碑文吗?
昆仑关大血战胜利后,为彪炳战绩、缅怀忠烈,由 *** 第三十八集团军原昆仑关战役前线总指挥、第五军军长杜聿明,于1940年春派工兵连到昆仑山兴建墓园,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44年5月才建成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墓园、纪念塔、牌坊、碑亭、中村正雄墓等。
昆仑山南侧建有三门四柱牌坊(入口):
牌坊向南一面,正门横额刻有:
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墓园
*** 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介石)题内柱联:
芳烈长流为国家尽忠民族尽孝
英豪继起信抗战必胜建国必成。
*** 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空司令、前第五军军长、陆军中将杜聿明题外柱联:
血花飞舞苦战兼旬攻克昆仑寒敌胆
华表巍峨扬威万里待清倭寇慰忠魂
*** 军委会委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陆军一级上将李宗仁在右门楣(东面)题词:
雄关铭勋
*** 军委会常委、办公厅主任、军令部部长陆军二级上将徐永昌在左门楣(西面)题词:
毅魄长雄
正牌坊向北一面,正门横额刻有:
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墓园
国民 *** 监察院长于右任题内柱对联:
昆仑关下英雄记
革命军前金石光
*** 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陆军二级上将顾祝同题外柱联:
战绩令人怀壮烈
国殇为鬼亦雄奇
*** 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张发奎在右门楣题词:
气横关河
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陆军中将加上将衔余汉谋在左门楣题词:
民族正气
在南牌坊后面,建有三百三十一级花岗石台阶,一直叠铺上三O六米高的昆仑山顶。山上坐北朝南,建有一座十五、六米高,巍峨矗立,直插云霄的纪念塔,纪念塔为上中下三层结构。上层建成三面,每面上端,均刻有“ *** ”徽志,接着,竖刻“陆军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下署“杜聿明题”。
纪念塔中层比上层大,造型六面。正南一面,刻有“昆仑关战役阵亡纪念。碧血千秋。蒋中正题”字样。
右侧,有军委会常委、副总参谋长兼军训部部长、桂林行营主任、陆军二级上将、桂南会战总指挥官白崇禧撰的纪战碑文。
昆仑关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正文曰:
昆仑关,位邕宁东北,在大明山中,长约数十里,形势险要。宋狄武襄尝因以破侬智高,而智高之失邕州,弃广南,终穷蹙以死。自失关始,民国二十八年冬,倭寇既铩羽长沙,各战区犹胶着不得呈。乃潜师钦州,由龙门港登陆,掩袭邕宁。仗其锋锐进踞昆仑要隘,欲以北捣湖湘,贯通粤汉;西略柳庆,威胁滇黔,兼堵塞我滇缅国际路,断军实来源,以屈我师,势汹汹不可遏。迩时余方掌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桂林行营,承命布防。关不复即邕不复,邕不复寇不可□。倭寇袭邕兵力,初为第五师团及二十八师团。凭关据险,援寇复由粤蜂至。若寇援不断,则关不易克。乃以第三十八集团军所辖第五军之荣誉一师、新编第二十二师、第二OO师,暨第一、第二两补充团,配装甲兵团攻关;第九十二师进九塘、钹八塘;第九十九军进七塘外围呲关,及八堵塘寇奔窜;第六十六军之一五九师,由永淳转进高田协攻关;第十六集团军遮寇邕钦联络线。部署既定,磨厉以须。初如虎蹲,卒如狮搏。计自十二月十八日起,无日不战,无战不烈。□□□凡十数日而关复。当我军之始攻关也,守寇负固死斗,飞机更番轰炸,侧防火网伺隙扫射,冲锋恒数十百次,终不迫近。寇复纵毒气,相持五昼夜不下。迨我合围之势已成,援寇阻绝;守寇唯仰飞机济弹馕。我军连捷,士气大奋扬,乃一鼓聚歼之。寇伤亡五千余人,其第五师团旅团长中村正雄殪焉。关既复,寇谋以杀。末期月,邕宁果复。我将士夺关死者且万余人,伤哉!初,将士忠髓丛瘗关侧山巅,戎马仓皇,仅封而不树。越二年,杜军长聿明始重建墓园、塔、坊,丐余表且铭之,铭曰:东夷猾夏,大邦为仇。繄维多士,克壮其猷。秉忠执义,式曷凶虐。一往无前,神武绰绰。雄关巍峨,狂寇所资。是实我圉,莫惠我师。再接再厉,寇甲崩摧。关山无恙,壮士不归。自古有死,死得其所。气薄云天,血热后土。英灵赫赫,芳草萋萋。千秋万世,视此丰碑。白崇禧。
中华民国二十九年 月 日立石
右后侧,有 *** 军委会常委、参谋总长、陆军一级上将何应钦题词:
气塞苍冥
左侧,有军委会特任委员、特派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军委会(桂林)办公厅主任兼军事参议院院长李济深撰的纪战碑文:
陆军第五军昆仑关阵亡将士纪念塔
“昆仑关,位邕宁东北,在大明山中,长约数十里,形势险要。宋狄武襄尝因以破侬智高,而智高之失邕州,弃广南,终穷蹙以死。自失关始,民国二十八年冬,倭寇既铩羽长沙,各战区犹胶着不得呈。乃潜师钦州,由龙门港登陆,掩袭邕宁。仗其锋锐进踞昆仑要隘,欲以北捣湖湘,贯通粤汉;西略柳庆,威胁滇黔,兼堵塞我滇缅国际路,断军实来源,以屈我师,势汹汹不可遏。迩时余方掌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桂林行营,承命布防。关不复即邕不复,邕不复寇不可□。倭寇袭邕兵力,初为第五师团及二十八师团。凭关据险,援寇复由粤蜂至。若寇援不断,则关不易克。乃以第三十八集团军所辖第五军之荣誉一师、新编第二十二师、第二OO师,暨第一、第二两补充团,配装甲兵团攻关;第九十二师进九塘、钹八塘;第九十九军进七塘外围呲关,及八堵塘寇奔窜;第六十六军之一五九师,由永淳转进高田协攻关;第十六集团军遮寇邕钦联络线。部署既定,磨厉以须。初如虎蹲,卒如狮搏。计自十二月十八日起,无日不战,无战不烈。□□□凡十数日而关复。当我军之始攻关也,守寇负固死斗,飞机更番轰炸,侧防火网伺隙扫射,冲锋恒数十百次,终不迫近。寇复纵毒气,相持五昼夜不下。迨我合围之势已成,援寇阻绝;守寇唯仰飞机济弹馕。我军连捷,士气大奋扬,乃一鼓聚歼之。寇伤亡五千余人,其第五师团旅团长中村正雄殪焉。关既复,寇谋以杀。末期月,邕宁果复。我将士夺关死者且万余人,伤哉!初,将士忠髓丛瘗关侧山巅,戎马仓皇,仅封而不树。越二年,杜军长聿明始重建墓园、塔、坊,丐余表且铭之,铭曰:东夷猾夏,大邦为仇。繄维多士,克壮其猷。秉忠执义,式曷凶虐。一往无前,神武绰绰。雄关巍峨,狂寇所资。是实我圉,莫惠我师。再接再厉,寇甲崩摧。关山无恙,壮士不归。自古有死,死得其所。气薄云天,血热后土。英灵赫赫,芳草萋萋。千秋万世,视此丰碑。
白崇禧,中华民国二十九年 月 日立石”
二:白崇禧死后,李宗仁
李宗仁反蒋的原因比较复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时代背景:李宗仁生于1910年,蒋先生于1911年辛亥革命后崛起。两人时代背景的差异导致了两人的比较和冲突。
个人经历:李宗仁曾在苏联学习,并在苏联的舞台上扮演政治角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宗仁返回中国,开始推行爱国民主运动。然而,他与蒋先生的关系一直很紧张,蒋先生曾试图利用李宗仁来遏制 *** 的发展。
李宗仁与蒋先生的关系:李宗仁与蒋先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李宗仁曾经支持过蒋先生,并在1946年他曾代表蒋先生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然而,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宗仁开始与蒋先生产生分歧,并在1955年公开批评蒋先生的执政方式。
李宗仁的个人利益:李宗仁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利益与蒋先生存在差异。李宗仁希望加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下,实现自身的政治利益。
综合以上原因,李宗仁反蒋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个人经历、时代背景以及个人利益方面的原因。
三:白崇禧死亡 解密
提及白先勇,熟悉当代文学的人都或多或少地了解这个人物,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对昆曲的贡献,都是世人无法忽视的。
然而,在这位赫赫有名的文学家的简介中,第一句话却是:白崇禧之子。
此外,在白先勇的众多著作中,其中有一部书名为《白崇禧将军身影集》,此书为纪念父亲,也为了给父亲正名。
不熟悉白先勇的人也许难以想象,这样一个武将和一个文人,竟是父子关系。
这是千真万确的事情,白崇禧和原配夫人马佩璋一生育有十个子女,皆是“先”字辈,白先勇排名老五。
白先勇的文学人生实为精彩,可父亲白崇禧的人生,就不仅仅是精彩了,堪称“离奇”,否则,白先勇又怎会多年之后还在为他正名呢?
1963年1月,白先勇与父亲白崇禧在台北松山机场
白先勇以一种文人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父亲白崇禧的尊敬,然而在世人看来,白崇禧这个名字总是和“争议”这个词联系在一起的。
因为在白崇禧七十多年的生涯中,承担了太多复杂又矛盾事情,很难不让人注意。
观其一生,其实白崇禧实力诠释了选择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像他这样聪明有能力的人,大多数时候都无法独善其身。
台儿庄战役时,白崇禧是名副其实的“抗日英雄”,就连日本报纸都称他为中国的“战神”,他在抗日战争中的成绩自是不可忽视的。
可后来他又做了老蒋的副参谋,解放战争后,他明明有诸多选择,却还是追随老蒋去往台湾,这又让人无法理解。
至少在立场上,白崇禧的想法让人捉摸不透,所以有争议,是在所难免的。
殊不知,关于白崇禧这个人的争论,在他73岁那年离奇猝死之时,到达了一个高峰。
白崇禧与老蒋
白崇禧一生曾驰骋沙场,也曾在宦海沉浮,有爱妻相伴,子女承欢膝下,也曾在婚姻里犯过错误。
总而言之,人生的酸甜苦辣他都不曾缺席,可也正因为经历了太多,他的死亡才一度成为难解之谜。
其实大人物的死亡总是会引起世人的各种猜测,这是人人皆有的“猎奇”心理。
何况白崇禧死时状况又是那么的“不堪入目”,如此一来,他的死就更加神秘了,人们纷纷猜测,种种怀疑,久而久之,竟成了一个谜。
白崇禧死于1966年12月的一个夜晚,那是他在台湾生活的第17个年头,尸体被他的副官发现时,已经是第二天的上午了。
左一是白崇禧
白崇禧卧室里的情形只能说是真的“惨烈”,见者大惊失色,闻者亦久久不能平静。
73岁的白崇禧赤身裸体趴在床上,睡衣和床单都被撕得稀碎。
床头柜上还有未喝完的半杯药酒,据说那是他平时都要喝的,身边无一人,这杯酒自然有了最大的“嫌疑”。
如此惨状,谁看了不心头一颤,撕碎的床单,足以看出他死前挣扎得有多痛苦,这样的死象,究竟为何?
老蒋给出的“官方”回应是,白崇禧死于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然而人们似乎并不买账。
究竟是正常病死,还是你老蒋的谎言?还是另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秘密?
关于白崇禧的死,民间流传最广的有两个版本:一说是老蒋的暗杀,一说是和女人有关。
前一种说法显然与政治事件有关,后一种则指向了白崇禧的“桃色新闻”,和女人有关的事情,显然更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不过也有人说,女人也是老蒋派来的,不管怎样,在世人心中,老蒋的确与白崇禧的死脱不了干系了。
虽然在白崇禧的葬礼上,前来吊唁的老蒋表现得十分悲伤,但这在人们心中也许被看作是虚情假意,究竟是真是假,竟也说不清楚。
但其实所有的猜测并非空穴来风,因为白崇禧的确与老蒋有着巨大的关联,而那位护士,也不是凭空捏造的。
毕竟白崇禧与老蒋之间的恩恩怨怨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讲得清的。
他们曾合作,也曾站在对立面,白崇禧曾做老蒋的副参谋,可老蒋也并未完全信任他,毕竟他的力量足以威胁到老蒋。
既生瑜,何生亮,至少白先勇是用“瑜和亮”这样的词来形容父亲与老蒋之间的关系的。
其实抛却国事,两人的才干的确是这样,可是掺和在政事里面,老蒋对白崇禧这个“小诸葛”的态度就变得更加复杂了。
1949年,解放战争之后老蒋等人逃往台湾,此时诸多将领面临选择,究竟是拥蒋还是投靠我军?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
众所周知,白崇禧没有投身我军,而是选择了追随老蒋去台湾,他以为这是护全自己的万全之策,却不知这才是下下策。
老蒋虽能识才,但他并没有那么大度,他能让白崇禧发电报给李宗仁,要李宗仁辞去“代总统”一职,自然也能架空白崇禧的权力。
在战场上,白崇禧的确是战神,但在官场上,他也的确斗不过老蒋,在台湾的17年足以证明这件事。
白崇禧与李宗仁以及老蒋
在台湾17年,白崇禧自称是“戴罪之身”,白先勇说:那时的父亲就是一个“海外孤臣”。
的确如此,一边是回不去的故乡,一边是像老鹰一样紧盯着他的老蒋,他进退两难。
其实当年老蒋兵败逃往台湾之前,白崇禧就曾秘密接触我军,甚至逼宫老蒋,老蒋对此岂能不怀恨在心。
又恰好白崇禧目光短浅,竟在解放战争之后追随他去了台湾,一步错,步步错,殊不知老蒋有多忌惮他与李宗仁。
世人大多认为,正因白崇禧的这个选择,才造成了后来惨死的局面,这不无道理,但这样说的前提是默认了老蒋谋杀了白崇禧。
白崇禧与老蒋的关系多年来总是飘忽不定,因为在战场上,老蒋需要白崇禧这样的常胜将军。
但在台湾时,老蒋既已停战,便不再依靠白崇禧的军事才能,也许他的存在对于老蒋而言是一个威胁。
白崇禧居住台湾时,他的公馆在台北松江路,对面是一个警察局派出所,说是警察,实际上里面是老蒋的特工人员。
派特工在白崇禧家对面的目的显而易见,他的一举一动,老蒋都要知情,同时也要逼退接近白崇禧的其他人。
那时白公馆进进出出的客人,常常受到特务的跟踪和监视,久而久之,客人不再敢登门了。
如此一来,白崇禧便被军政界上层人士无形中被疏远了。
所以白先勇说父亲是“海外孤臣”,是很有道理的,晚年的白崇禧的确是“孤”的。
白崇禧心里自然明白,这一切都是老蒋所为,因为没有人会有这么大的权力,其他人也没有对付白崇禧的理由,但廉颇已老,挣扎显得毫无意义。
所以后来当白崇禧离奇死亡时,世人纷纷看向了老蒋。
甚至有人怀疑照顾白崇禧的张护士已被老蒋的特务收买,或者说她本身就是特务,是故意施展美人计让白崇禧纵欲过度而死的。
也许有人会问,白崇禧为何会和别的女人纠缠在一起,甚至传出这样的丑闻?
若要究其原因,就不得不说一说白崇禧的妻子,也许只有妻子才能为白崇禧摘掉“风流”的帽子。
1962年,因为妻子的离世,让他变得脆弱,因为妻子的离世,才让他身边出现了一个张护士。
马佩璋
白崇禧一生只有一个妻子,名叫马佩璋,世人皆知几十年来他们相濡以沫,恩爱有加。
在儿子白先勇的笔下,父亲是抗日英雄,母亲亦是巾帼英雄,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马佩璋出身于世代诗礼之家,才貌俱佳,白崇禧虽少年英勇,娶得马佩璋却也还是高攀。
马佩璋下嫁给白崇禧,却愿意做他背后的女人,相夫教子,料理家务,为马家和白家东奔西走,一个弱女子竟成了白家的主心骨。
白崇禧与马佩璋
身在乱世,有时不得不接受两地分居,白崇禧也因此有过外遇,不过马佩璋力挽狂澜,白崇禧亦重回婚姻的正轨。
原谅了一个出轨的男人,马佩璋的气度的确非同寻常,而且在这段婚姻中,出轨仅有一次,白崇禧亦属难得。
因为世人常说出轨只有零次和无数次,所以不可原谅任何一个出轨的男人,马佩璋和白崇禧恰好相反。
几十年来,风风雨雨他们都一起扛,所谓患难夫妇,大抵如此,白崇禧的人生中不能没有马佩璋,说是马佩璋成就了他,也不为过。
所以当晚年马佩璋先他一步离开人世时,老将白崇禧表现出了这辈子未曾有过的脆弱的一面。
儿子白先勇说:父亲经过无数惊涛骇浪,他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功夫是出了名的。
然而,1962年12月,马佩璋辞世时,护士替白崇禧量血压时,他的血压一下子飙升到了两百多,这位将领因爱妻离世表现出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不淡定。
所谓侠骨柔情,当是如此,毫无疑问,白崇禧此生最爱当为马佩璋。
自妻子去世后,白崇禧每日清晨必亲率子女到马氏墓前诵经祈祷,风雨无阻,从未间断,还亲自题碑文“敬悼先室马佩璋夫人”。
然而,从1962年到1966年,马佩璋去世后的这几年里,一个护士的出现竟让他晚节不保,至少在世人眼中,白崇禧晚节不保了。
马佩璋与儿女
其实要说移情别恋,倒也未必,在白崇禧心目中,恐怕这世上并没有几个女子能够超越马佩璋的,何况一个普通的护士呢?
他一生阅历无数,岂会在七十多岁时因一女子而沦落?不过是因为爱妻离世,苦闷压抑,排遣寂寞罢了。
马佩璋去世,再加上他官场失意,那时他需要一个温柔乡来依靠,这是儿女无法为之分担的,所有儿子白先勇不曾控诉父亲这一行为。
恰巧他的身边出现了护士张小姐,于他而言,陪伴便是莫大的安慰。
这位张小姐便是桃色新闻的女主角,是造成白崇禧死亡的另一个嫌疑人。
人们对张小姐的怀疑不无道理,因为她日日进出白公馆,与白崇禧同床共枕,却在白崇禧身亡那天,没了踪影。
所以不管白崇禧死于他杀还是病死,张小姐都脱不了干系,作为嫌疑人,她可一点都不冤。
可是张小姐究竟对白崇禧做了什么?那晚她去了哪里?这些早已没有了答案。
张小姐人间蒸发,死者已保持缄默,白崇禧的死亡才成了谜,他戎马一生竟因死亡而被议论纷纷,实在令人唏嘘。
此后几十年来谣言纷飞,曾经的小诸葛竟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晚节不保”,斯人已逝,儿女不知作何感想?
所以在几十年后,他的儿子白先勇终于站了出来,为父亲的死亡正名。
其实,事情的真相往往会让好奇的人们失望,白崇禧的死也许并没有那么离奇。
年少时的白先勇
儿子白先勇的说法,让一切谣言不攻自破,人们的猜测原来是那么荒唐。
白先勇说:“父亲于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日因心脏冠状动脉梗塞逝世,享年七十三岁。关于父亲死因,两岸谣传纷纷,有的至为荒谬。”
谣言从何而来?白先勇将这一谣言的源头指向一位在台退休的情报人员谷正文。
谷正文自称是老蒋监控小组的成员,说老蒋命令用药酒毒害白崇禧。
白先勇与马佩璋以及儿子
对此,白先勇只有四个字——无稽之谈,因为完全找不到谷正文这个人。
世人为老蒋谋害白崇禧找足了理由,殊不知老蒋早已没有动他的必要了。
白崇禧的义子粟明德也曾说:“海内外那些捕风捉影的传闻,纯属无稽之谈。建公是心脏病突发去世的。”
所谓的纵欲过度,所谓的老蒋谋杀,在白先勇的口中,都变得荒谬可笑。
白崇禧与儿子白先勇
白先勇曾经说:父亲白崇禧的一生非常艰险,一个不小心就会身败名裂,但是很多地方他都睿智地避过了。
这样睿智的白崇禧,难道会因一个女人而被抓到把柄吗?细究起来,谣言实则漏洞百出。
所有的说法都将白崇禧的死亡视为正常的生老病死,与丑闻无关。
这自然无法满足世人的猎奇心理,于是众人不依不饶,不肯相信白先勇的说法。
他们甚至质疑,白先勇作为一个儿子,肯定是要站在父亲那边的,怎会说父亲的坏话呢?
白先勇
然而世人也许忽略了,白先勇首先是一个有道德心的文人,也是一个对父亲母亲充满敬仰的人。
若父亲当真因为桃色绯闻而死,不仅有损他自己的形象,也是对已逝母亲的不尊重,那么他对白崇禧的崇拜亦会因此大打折扣。
相反,白先勇言语之间的夸赞与敬仰又非虚伪之辞,可见那些坊间传闻,并无可信之处。
在无充足证据的情况下,将丑闻施加在死者身上,实在是荒谬,不知世上还有多少人蒙受冤屈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