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爱篇么 > 生活 > >正文

​广州天河猎德村(广州天河猎德村有多富)

摘要广州天河猎德村(广州天河猎德村有多富) ⊙被四周的高楼环绕的时候,猎德村索性也变成了高楼。 CBD的天际线在这里放缓,时间仿佛开始倒流。 一座宏大又极其细腻的村子,一个住...

广州天河猎德村(广州天河猎德村有多富)

⊙被四周的高楼环绕的时候,猎德村索性也变成了高楼。

CBD的天际线在这里放缓,时间仿佛开始倒流。

一座宏大又极其细腻的村子,一个住着近万人的巨型社区,有充足的理由让人产生好奇欲。

耕道而得道,猎德而得德,这句话出自西汉思想家扬雄,也是猎德村名字的来源。

宋朝开村,历经800多年积淀,水网交错,田野密布,盛产杨桃、甜橙。

个严密有序、亦农亦商的地方,这是上世纪90年代前人们对猎德村的印象。

彼时,它与广州其它的村落一样,变化不大。

1955年村里才有第一条正式马路。

1961年才通自来水和电。

⊙上世纪50年代的猎德村。

随后的日子,猎德村开足马力,迎来了潮汐式的发展。征地补偿,撤村改制,合建公司,当四周的高楼大厦逐渐逼近的时候,村落也开始自然地向上生长。

巨变发生在2007年9月,猎德村宣布启动整体改造

民房变小区,小路成大道,村落的身躯和四肢被不断拉长,新的城市中心在此开疆拓土。还有一个个扑朔迷离的「财富故事」,随着猎德村的拔起渐渐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经久不衰。

再后来,就如今日所见。

今日的猎德村,更像一座「城」。

事实上,它的确是按照一座「城中城」来规划的。

但如果忘记这些标签,猎德村其实与其它地方并没有什么不同。

在车流穿梭的清晨,在日落回家的傍晚,在缤纷的菜市场,在喧嚣的中小学,在绿灯亮起的斑马线,在热气氤氲的路边餐厅,时刻上演着最热闹的生活场面,也赋予一天24小时温度与丰富。

猎德村没有入口,或者说哪里都是入口。

4座大小不一的牌坊昭示它的身份,两边的楹联记录光辉岁月,与十几年前相比,现在的这片地方已经有了更多的人和故事。

湛江人老李在猎德村经营水果店,规模不大,生意很好。他的认知里,猎德村是一个开放式的城堡。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性别的人汇聚在此,彼此有交流,彼此有尊重,人与人始终保持着适当的距离。

如果包容是猎德村的A面,那么「封闭」就是它的B面。

界线在此表现得非常明显。

快递小哥阿陈聊到一个细节:“这里的快递很不好送,大件多、数量多,通常是一层楼甚至几层楼的居民合起来买。”

——一言蔽之,猎德村有自己的圈子

⊙一对新人从楼房里走出来。

A面与B面并不对立,归根结底,这是村落变城市之后,乡情的无形延续

穿村而过的猎德涌,开阔的水岸边,关于乡情与宗族的牵绊还有一些有形的物证。

错落有致的祠堂、香火鼎盛的庙宇、清幽风雅的家塾,雕梁画栋,浓墨重彩,它们与流淌的河涌在一动一静之间合力拥抱猎德村。

猎德村现有15座祠堂,最大、最气派的当属李氏大宗祠

它建于1799年,战乱年间曾充当「学堂」使用,经历拆除、原址重建、复建之后,气势不改,古韵依旧。

用力推开漆黑色的木门进入祠堂,游人袅袅,庭院深深,桂花飘香,一派幽静。踩上石阶走进重梁叠柱的殿堂,正中央的「永锡堂」牌匾赫然入眼,凝视片刻,一股岁月的厚重扑面而来。

再走近些观察,房梁屋梁,飞檐翘角,各种水墨丹青沉淀着猎德村民的乡愁,也透露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是的,在猎德村,祠堂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议事、设宴、祭祖、唱曲、舞狮还有每年的新春团拜宴,一声「祠堂里办事」的吆喝就将它们串联。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在心理上,我们却能多次出入所在的城池。对猎德村来说,人们的每一次出入都只是生活轨迹的小小变化,因为没有谁能真正离开或者想离开这个地方。

素材来源:i广州

出品:天河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广州天河发布

投稿邮箱:gzthfb@163.com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