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爱篇么 > 生活 > >正文

​1937年,相伴毛主席近十年的贺子珍,为何执意“离开”毛主席?

摘要1937年,相伴毛主席近十年的贺子珍,为何执意“离开”毛主席? 据毛主席熟悉的人回忆, 他一生只在三种情况下流泪:一是只要听到穷苦人哭诉,每每流下眼泪;二是自己的警卫员、...

1937年,相伴毛主席近十年的贺子珍,为何执意“离开”毛主席?

据毛主席熟悉的人回忆,他一生只在三种情况下流泪:一是只要听到穷苦人哭诉,每每流下眼泪;二是自己的警卫员、通讯员牺牲时,他也会止不住地流泪;三就是长征路上为贺子珍的生孩子的生死未卜而流泪。

然而,毛主席与贺子珍终究还是错过了

1979年9月8日,贺子珍来到了毛主席纪念堂,只是为看望这个让他魂牵梦绕一辈子的人,而真正看到这个阔别二十年想念的人,贺子珍落泪了。

毛主席纪念堂

几十年的光阴,当初的负气而走,竟造成了自己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从此便是阴阳两隔。

那么,当初二人又到底发生了什么?贺子珍又为何负气而去往苏联?中间两人依旧未见面吗?

井冈山下的爱情

1927年10月,毛主席与贺子珍相识于井冈山,跟着袁文才、王佐等人一同前来面见毛主席的女子便是贺子珍。

贺子珍、毛主席

毛主席很是惊讶,他如何也料不到井冈山的“头面人物”中竟然有一个这般年轻的姑娘。

袁文才介绍说:“这是我们井冈山唯一的女战士,永新的干部,贺子珍同志。”

袁文才介绍得很是激动,惹得一旁的贺子珍有些忍俊不禁,毛主席也是不禁爽朗大笑,他握住贺子珍的双手说:“很好,不错,今后我们就一起战斗吧!”

彼时的贺子珍才十八岁。

贺子珍

贺子珍十七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她参与领导永新县的农民武装暴动,率领部队进入井冈山,成为了井冈山第一位女战士,不久后便与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合,并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这次会面之后,贺子珍便与袁文才一同回到了茅坪,袁文才更是对贺子珍说:“我看革命高潮要来了,有了毛委员的领导,我们今后可以有很多的事干了。”

而一旁的贺子珍受到袁文才的情绪感染也是和激动,发表着自己的见解,与袁文才一同畅聊着未来的革命高潮会是怎样的。

贺子珍

为了建立和扩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革命军第一团的官兵并没有立即上山,而是到莲花和湖南的茶陵等地去打土豪筹款,而因为受到脚伤的毛主席,没有跟随部队出发,而是在茅坪村南侧的一座山脚下的李氏私宅里养伤。

这也为毛主席和贺子珍的交流创造了不少契机。

1927年11月初,前委在茅坪的象山庵召开宁冈、永新、莲花三县党组织负责人联席会议,贺子珍作为永新的代表参加会议,并提出了自己的设想,最后提出“请求军队同志帮忙的工作要求。

而这个要求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赞同。

毛主席

一旁的毛主席也是对贺子珍大加赞叹:“贺子珍是个遇事爱动脑筋,拿得出主意的女子。”

两人的交流也逐渐密切起来。

贺子珍自小养成的特立独行,独有一番自己想法的性格令其很是出众。

而后在象山庵的二人情谊也是逐渐萌生出来。

毛主席每天都要来到前委机关过问一些情况,他看过贺子珍整理的资料,觉得其毛笔字写得很是端正,并且让毛主席想不到的是,贺子珍对于当地的地形很是了解,语言天赋也是极好,不仅擅长一些土籍话,客家话也很是拿手。

贺子珍

可以说,贺子珍的能力很是让毛主席惊喜

而这也让本就萌生想要去到边界进行一番调查的毛主席打定了主意。

眼前就有贺子珍这样的人才,自己怎能不利用呢?

于是毛主席特去邀来贺子珍与自己一同去到宁冈、永新两地农村进行社会调查

在贺子珍的陪伴下,毛主席与其两个人先后在宁冈、永新两县的几十个村庄进行了为时将近半个月的社会调查。

贺子珍、毛主席

两个人的交流也是越发频繁起来

经过两个人同行半个月的实地调查,毛主席发现,贺子珍与群众很快便能打成一片,可以说,贺子珍在联系群众方面的能力是极强的,并且善于鼓动人心,有优秀的组织能力,但是一旦坐下来却是谈吐文雅、温柔贤惠。

这样刚柔并济的贺子珍很是吸引人。

同样地,贺子珍对于眼前富有决断力和亲民力的毛主席也很是欣赏

毛主席

1928年3月上旬,湖南军委特派员周鲁来到井冈山,将中央下达的对毛主席撤销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处分误传成了开除党籍,并调工农革命军前去湘南。

直到1928年的4月下旬,工农革命军才从湖南回到宁冈龙市,与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湖南暴动农军会合在一起,会师后建立了红四军

这个时候,毛主席想到了尚在永新的贺子珍,并写了一封信派龙开富前去接她回到龙市。

贺子珍的出现固然是引起了朱德、陈毅等人的好奇,也是不时调侃两人的关系

朱德

众人都知晓两人互生情愫,但两个人就是不着急。

时间一晃来到了1928年的五月中旬,袁文才见两人就是不着急,便很是主动地向毛主席进行询问,一旁的陈毅也是忙声附和:“是呀,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眼下军务稍驰,喜结良缘正是时候。”

1928年5月28日,在袁文才与王佐的操办下,毛主席与贺子珍在象山庵举办了简单的婚礼。

两人的情谊也越加浓厚起来,在象山庵住了几天,毛主席因为惦念永新的土地分配,便与贺子珍两人来到了永新西乡塘边指导农民分田。

毛主席

1928年底,毛主席决定抽出时间再到象山庵去,整理上次的调查报告,需要贺子珍帮助誊写,于是两个人便搬到了建于明嘉靖24年的清净古庵,并在后栋的厢房住下,一个整理文稿,一个进行誊写。

两个人的分工很是明确。

毛主席写得累了,便会喊上贺子珍一同出去走走,说上几句话。

有着共同革命理想工作的二人,婚后的日子过得也很是融洽。

毛主席

结婚后的贺子珍便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了支持毛主席工作以及照顾其生活上,尤其是毛主席身处逆境的时候,贺子珍总会第一时间上前陪伴在毛主席身边,陪伴其度过那段最黑暗、最难熬的日子。

纵使两人情谊深厚,但两人的婚姻却很是曲折。

婚姻与革命两难全

1929年6月中旬,贺子珍在龙岩教会医院生下她的第一个孩子,然而生下孩子不到一个月,贺子珍便服从组织命令回到部队去,不得不忍痛将女儿托付给别人去养。

贺子珍

后来贺子珍回去寻过几次女儿,但都是无功而返,就这样第一个孩子离开了自己。

1932年11月,贺子珍迎来了自己第二个孩子,然而这个时候中央红军的突围行动迫使其将孩子交给毛主席的弟弟毛泽覃抚养,毛泽覃死后,第二个孩子的去向也再度成谜。

1933年12月,贺子珍的第三个孩子出生了,然而孩子刚出生便夭折了。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贺子珍根据组织规定被编入休养连与红一方面军一起踏上长征。

红军长征

1935年2月,贺子珍发现自己又怀孕了,加上原本身子就不好,贺子珍的脸色很是苍白,但她坚决不要特殊照顾,紧跟着队伍行军,并且一路上要求自己要与其他同志一样监管三四副担架。

并且还和大家一起去安排食宿,坚决不让自己特殊化,直到大家都安顿下来,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准备去休息。

1935年1月,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自打有了毛主席的正确领导,红军采取高度灵活的战略战术获得胜利,大长了红军将士的士气。

遵义会议旧址

1935年2月20日,红军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回师黔北,攻克娄山关,乘胜追击再次攻占遵义,击溃敌军2个师又8个团,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的胜利

贺子珍也要临产了

然而这天下午,敌人的炮弹来得很是迅猛,部队正以急行军的速度穿过贵州的一个村庄,在经过一个山包时,贺子珍脸色发紫,紧抿嘴唇。

她要生了。

没得办法只能进到不远处一个老乡家的窝棚里,在战火的枪声中,孩子出生了。

贺子珍

但因为敌人的大部队即将前来,刚刚出生的孩子贺子珍再次忍痛将孩子送了出去

1935年3月,红军行进到贵州盘县猪场进行原地休息的间隙,天空中突然飞来三架飞机向修养连发出扫射,为了救一位伤员,贺子珍毫不犹豫的扑在了他的身上,而自己被炸的昏迷不醒。

身上嵌入了十七块炸弹碎片!醒来的第一句话却是先关心战友。

后来的贺子珍才知晓,这块碎片甚至影响到了自己的神经

毛主席

红军到达延安后,中央各个机关陆续恢复,贺子珍的身体也有了好转。

到达延安后的二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毛主席的地位得到巩固,贺子珍却不愿意一直只做毛主席的秘书,她渴望学习,独立工作,性格柔弱而又暴烈倔强。

毛主席曾经形容两人的吵架:“你是铁,我是钢,碰到一起响叮当。”

两人吵架并不会记恨彼此,吵过了,也就没事了,一切和好如初。

毛主席

身子骨孱弱的贺子珍却不想停下来,自小独立的性子令其不愿意停下学习的脚步,但因为自己贫血不得不放弃一部分学习的机会。

辍学在家的她看着延安陆陆续续进入的革命知识分子,产生了强烈的落后感,她一心想要增加自己的知识才干,养好自己的身体,以便能够在革命中大显身手。

但毛主席劝诫她好生养着身子最重要,两人总是拌嘴,1937年1月,女儿李娜的出生才给了贺子珍一定的安慰。

但两人还是就这些问题拌嘴,甚至在这之间产生了误会,1937年11月,贺子珍不顾毛主席的多次挽留,毅然踏上了去往苏联的飞机。

毛主席

不曾想到的是,再次见面竟是二十二年后,且是人生最后一次。

最后见面的一个多小时

去往苏联的贺子珍身上已经有了身孕,但还是去往了苏联,一方面是负气出走,另一方面是自己还是想去学习。

1938年1月,贺子珍在苏联生下了最后一个男婴,并给他取了一个俄文名字“柳瓦”,但彼时的苏联正处于卫国战争时期,物资极度匮乏,药物更是稀缺的很。

仅仅八个月,孩子便离开了人世,本就在外思念丈夫的她,孩子也离开了人世,贺子珍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甚至患上了抑郁症。

贺子珍

加上当时的弹片影响了自己的神经,贺子珍的身体状况变得更加孱弱

1947年,贺子珍带着对丈夫的思念回到了祖国,这个时候解放战争也进入了尾声。

但由于仍旧处于战争时期,所以两人的见面仍旧受阻。

留在毛主席身边的女儿李敏也便成了两人之间的联系纽带

直到1959年,他们才秘密见上了一面。

李敏、毛主席、孔令华

彼时,距离两人上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已经过去二十二年了。

也是两人此生最后的见面

1959年7月9日晚9时,贺子珍乘坐一辆轿车准时开进了一家巨大的别墅庭院,打开门进去终是看到了自己思念了二十二年的人。

两个人就这样坐着,贺子珍做梦也没想到这个时刻,眼泪不自觉得从眼里流下,只是不停地哭。

晚年贺子珍

这时候毛主席轻轻叹了一声:“你当初为什么一定要走呢?”

“都是我不好,我那时太不懂事了。”

两个人开始聊这些年的情况,也聊到了李敏的婚事,甚至毛主席表示决定要为李敏举行婚礼。

毛主席最后说:“时间不早了,我们明天再见面再谈。”

这场时隔二十二年的相会,前后大概一个多小时。

毛主席在李敏婚事上与客人合照

见面后的那一夜,贺子珍彻夜未眠,回忆着两人相识相遇的种种,甚至开始反思自己当初自己和毛主席吵架:“起初我认为他变了,就经常跟他吵,起初他不理我,后来我就搬到另一个窑洞去了。”

贺子珍告诉水静,自己已经盘算好了,等再次见到毛主席,一定把自己要求的工作事好好和毛主席谈一谈。

然而,第二天,因为毛主席有要事先走,贺子珍和水静便奉命被送下山去

贺子珍再次与毛主席见面,便是在二十年后毛主席的葬礼上。

李敏、贺子珍、孔令华

1979年,贺子珍唯一一次来到北京却是来瞻仰毛主席的遗容

彼时的贺子珍也是疾病缠身,迈着颤巍的步子,一步步走过大殿,看着自己思念了四十二年的人,贺子珍落下了眼泪。

1979年9月8日,贺子珍前往毛主席纪念堂吊唁毛主席

坐在轮椅上的贺子珍,仰望着毛主席的遗容,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贺子珍又会在想什么呢?想自己当时负气出走,想自己为何当初做下这个决定,谁都不知晓。

毛主席遗容

而从此两人便阴阳两隔。

五年后,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逝世。

1948年4月25日,邓小平同志说将贺子珍的骨灰放在一室。

而这个一室指的是八宝山革命公墓,这里是存放中央领导同志骨灰的地方。

邓小平同志的话无疑在告诉众人对于贺子珍的葬礼务必要重视。

贺子珍纪念馆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同志建议增补贺子珍为全国政协委员

这位被称作“永新一枝花”的女性,本可以像平常人家过着普通的生活,但依旧选择了投身革命,在最艰难的岁月,陪在毛主席身边,纵使两人因为误会产生了隔阂,成了此生最大的遗憾,但贺子珍对祖国的一片热忱以及功绩仍旧是不可忽视的。

十七岁入党,井冈山第一个女党员,贺子珍的名字值得传颂。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