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28年参谋长,辅佐多位著名将帅,上将李达为何被称为“菩萨”
当了28年参谋长,辅佐多位著名将帅,上将李达为何被称为“菩萨”
1994年7月12日,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奶奶,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将一册《李达军事文选》郑重地放在了开国上将李达的遗像前。
这一天,是李达将军逝世一周年的忌辰,他的夫人张乃一特意带来这本刚出版的书,她完成了丈夫生前未了的心愿。
李达逝世前,《李达军事文选》编纂工作只进行了一半,是他的夫人张乃一不顾年老体衰,以顽强的毅力帮助有关人员完成了这部凝聚着李达毕生心血和辉煌的著作。
时任军委主席江泽民为《李达军事文选》题写了“多智善谋,功勋卓著”的题词。
军委副主席刘华清的题词是“李达同志是我军各级干部学习的好榜样”。
军委副主席张震的题词是“将军淡名利,风范当永存”。
军委领导的题词高度概括了李达将军的一生。
李达上将
1
李达将军出生于陕西省眉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早逝,他是在几位哥哥的竭力帮助下才得到了读书的机会。
李达的家乡眉县历史上的两位名人——为秦朝统一华夏大地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白起和北宋主张抵御外侮的爱国思想家张载,对李达的影响很大,他自幼就立志效仿二人,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
在西安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当过小学教员和区保卫团帮办的李达怀揣着远大的理想抱负,考入了冯玉祥创办的西北陆军第二军官学校炮兵专业,开始了军旅生涯。
军校毕业后,李达随部队参加军阀混战,因为是科班出身,又作战勇敢,带兵有方,所以不久就被提升为旅部少校参谋。
但对这份令人羡慕的差事,李达却不愿意干,他只想当一名真正的指挥员,真刀真枪干一番事业。
在他的一再申请下,上级同意他离开旅部,下部队带兵。但因为当时基层少校军衔相当的职位没有空缺,于是李达心甘情愿的去当了一名尉官级别的副连长。
少校副连长,这在军队中倒是极少见的现象。
李达(左一)与刘伯承、邓小平、聂荣臻等战友
1931年末,在二十六路军当旅部副官的李达参加了董振堂等人领导的“宁都起义”,随即部队被改编为红五军团,正式加入红军队伍。
但就在李达感到自己获得了新生,决心在红军队伍中为穷苦百姓打天下时,因受当时错误路线的影响,红五军团有了“要兵不要官”的主张,要将原二十六路军的军官大部遣散,李达也被列入被遣散名单。
但李达不愿意走,他认为离开红军是没有出路的,表示“我刚刚走上了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怎能半途而废呢?我不走,我要留下来干革命!”
原二十六路军的几个将领原本对李达的印象一直很好,原本就不想让他走,于是他们找到了负责整编的同志,介绍了李达的贫苦出身和坚决参加革命的态度。
经过努力,最后李达如愿留在了红五军团,被分配到第十五军任连长。
李达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走出了最为关键的一步。
李达(中)与战友
2
就在这期间,到中央苏区开会的湘赣独立第一师政委王震经组织批准,到红五军团选调一些军事素质好的营、连级干部,军校毕业的李达被选中,调到湘赣军区后被任命为基层部队的连长。
当时湘赣军区红军中有师范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极少,出身军校又做过参谋工作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所以李达的才干很快就显露了出来。
几个月后,27岁的李达升任红八军独立第一师参谋长兼第三团团长。
从此,李过在其后的军旅生涯中,几乎大半的时间都从事着参谋长的工作。
从1932年起,一直到1954年,李达除了有两年时间出任太行军区司令员,担当军事主官指挥太行军区军民痛击日伪军外,其余二十年的时间,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战争中,先后出任红八军、红六军团、红二军团、红二方面军、援西军、一二九师、晋冀鲁豫军区、中原野战军、第二野战军、西南军区、中国人民志愿军等各级部队的参谋长。
1954年从朝鲜战场回来后,李达先后出任国防部副部长、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国家体委副主任。
在非常年代,李达受到冲击,被错误批判甚至含冤入狱。
1972年后,复出的李达又当了八年我军的副总参谋长,再次干上了老本行,直至1980年退下来任军委顾问。
资历如此深厚的参谋长,在我军恐怕也很难找出第二个了。
李达登上报纸
李达先后辅佐过肖克、王震、贺龙、刘伯承、徐向前、陈毅、邓华等多位我军著名将帅。
看看他们对李达的评价吧。
刘伯承说李达是“称职的好参谋长”。邓小平称赞李达“是活地图,这一手真了不起”。李达长期辅佐刘伯承、邓小平的“刘邓大军”驰骋疆场,是两人的重要得力助手。
陈毅说李达是“抱着电话机睡觉的参谋长,甚称职,前途甚远大”
邓华则称李达是“诸葛先生”。
而对于领导、同事们的赞誉,李达则谦逊地自称是“站在首长大树下的参谋长”。
参谋长从事的常常是繁忙而又低调的工作,李达任参谋长时期是公认的“管事最多,睡觉最少的人”,那时,所在部队从小到大的战斗、战役的胜利,哪一个不包含着他殚精竭虑付出的心血、贡献?
李达与刘伯承、邓小平
3
1945年12月14日,李达与张乃一结婚。
这个日子是李达选的。张乃一曾问他为什么要选这一天结婚。李达郑重地回答:“1931年12月14日,我在江西参加了宁都起义,从这天开始,我从旧军队的军人变成了光荣的红军战士,这一天可以说是我新生的日子,有十分重要的纪念意义。”
李达的夫人张乃一是位个性十足的姑娘,在延安时期她曾立下誓言:“不打败日本鬼子,不取得抗战胜利,绝不结婚。”
为此,她拒绝了很多人,一直到了三十来岁了还是独身一人,这在当时是很不寻常的,所以她也有了一个“马其诺防线”的绰号。
但在战友们的帮助和撮合下,再加上李达的自身努力,张乃一的“马其诺防线”被攻破。
李达与家人
李达与张乃一结婚那天,正巧赶上军区开会。听说参谋长成亲,许多开会的指挥员纷纷赶来闹洞房,闹得最欢的是四纵队司令员陈赓和三纵队司令员陈锡联。
将领们纷纷开着玩笑,并一口一个“李菩萨”叫着,把李达弄得哭笑不得。
李达被大家称为“菩萨”,倒叫新娘张乃一不知所然,摸不着头脑,她忍不住问李达:“这李菩萨是怎么回事?”
李达笑着说:“这是他们给我起的外号。”
一旁的陈锡联见张乃一还是不明就里,就给她解释:“这可是个好外号啊,我们有了困难,总是找参谋长想办法,参谋长也总是有求必应给解决,对我们来说,他就像是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所以这个外号越叫越响。”
李达(中)与战友在天安门城楼
李达个子高大,性情温和,待人亲切,极少动怒,凡是遇到他不满意的事情,一般也是只有三个字“乱弹琴”。有着一副菩萨心肠的他,在红军时期就有“活菩萨”的美称。
在李达长期任职的“刘邓大军”中,刘伯承的资深望高,邓小平严谨冷峻,政治部主任张际春虽然和蔼可亲,但由于所从事的工作有时也难免声色俱厉。只有李达参谋长整天笑容满面,慈祥和蔼,所以全军上上下下,谁有个什么不好解决的事,都愿意找他商量,而他也必是尽心尽责,鼎力相助。
能在军队中获得“活菩萨”的美誉殊为不易,李达的所作所为有口皆碑,名副其实。
抗战时期李达与被营救的美国飞行员
4
李达将军个性沉稳,多谋善断,胸怀坦荡,正直无私,在曲折坎坷的革命征程中,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的同时,他时刻不忘自己的初心,不计个人得失,赤胆忠心,努力工作,无怨无悔。
即使是在自己蒙冤受屈身陷囹圄之时,他也仍然坚定信念,坚持真理。
李达获得自由后,在家人的动员下,去医院全面检查了身体,结果发现了不少问题,而且胃里还有一个瘤。
刘伯承听说李达身体不好,特意给他的夫人张乃一打来电话叮嘱:“李达的命太苦了,刚出来又长了瘤子,要赶快给他医治。”
医院决定给李达动手术,周恩来知道后特意审查手术方案,并对手术方案不够周全表示不满,指示要多准备几个预案,以防不测。
李达(左)视察部队
不久后,李达就被任命为我军副总参谋长,这时他刚动过手术的身体还未完全恢复。家人劝他先不要急于上班,等身体基本康复再去上任。
但李达坚持立即上班,他说:“军令如山倒,只要上级下了命令,无论有什么情况,都得上去。”
就这样,他拖着手术后还很虚弱的身体,匆匆投入了新的工作。
在职时忘我工作,就是退下来担任军委顾问后,李达仍坚持常常下部队了解情况。当时他的身体情况已大不如前,医生建议他尽量少到外地去,但李达不听劝阻。
时任军委主席邓小平听说后特意劝他:“边远地区就不要去了,不然出了事,坐飞机也来不及。”
邓小平还特意吩咐医院的领导:“从李达同志的健康着想,要限制他外出。”
这样,李达才逐渐减少了到外地部队调研的次数。
1985年10月,李达终因病重,卧床不起,但他在医院抱病撰写、修订了许多记载战争时期的文稿,有多篇文章被收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中。
1993年7月12日,开国上将李达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李达将军
缅怀英雄,感恩先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