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 吴三桂的儿子一生当人质,他在京城的生活怎样呢?
康熙王朝 吴三桂的儿子一生当人质,他在京城的生活怎样呢?
第67期话题: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的一生,人质不好当,他在京城的生活怎样呢?
吴应熊,平西王吴三桂的儿子,也是大清朝的额驸,算是皇亲国戚。
自从吴三桂镇守云南后,吴应熊就被迫和吴三桂分开,独自留在京城。
名义上是在京城为官,其实就是朝廷的人质,用来要挟吴三桂用的。
吴应熊也深知自己的人质角色,入京为官以来,处处夹着尾巴做人,要多低调有多低调。
用他自己的话说:做人难,做人质更难。
明明自己地位显赫,可还是要谨小慎微,生怕给别人落下把柄。
那日子过得是举步维艰,压根就没有享过福啊。
那他在京中的生活怎样呢?
物质生活可以说是很朴素了:
别人穿绫罗绸缎,他穿一身布衣;
别人八抬大轿,他骑马代步;
吃的是粗茶淡饭;过得是老实本分。
他物质生活简单,工作生活却极不简单。
第一,他在京中充当吴三桂的细作。
吴三桂留他在京,本意是充当人质,让朝廷放心的。
可是也给吴应熊安排了秘密工作,那就是搜集朝廷情报,关注皇帝动向,及时汇报给吴三桂。
为吴三桂在云南处理和朝廷的事务,提供参考意见。
比如朱国治事件中,吴应熊时时刻刻汇报康熙的态度。
为吴三桂在事件中争取主动,避免冲动盲目,酿成大错。
第二,充当吴三桂的代言人,拉拢朝臣。
他在京城的另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按照吴三桂的意思,交好朝中大臣。
代替吴三桂花钱送人情,打点上下官员,争取更多的同情和支持。
第三,充当吴三桂和孝庄太后的联络员。
吴三桂深知朝廷的实际掌权者、能够影响康熙决策的人是孝庄太后。
他明确要求吴应熊在京城的运作,要围绕孝庄为中心展开。
有什么难以表达的话,都会让吴应熊代替自己捎给孝庄,表达心意。
比如撤藩事件中,吴应熊对孝庄是投其所好,特意从云南拉过来几盆花,讨好孝庄。
然后趁机表达吴三桂不愿来京的担心,和吴家父子对清廷的效忠。
他成功打动孝庄,才有了孝庄要求康熙暂缓撤藩的训诫。
第四,代替吴三桂参加重要活动。
吴三桂离不开云南,但朝廷里的重要庆典等活动,他也不能不参加啊。
于是,吴应熊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他要代表自己老爹参加。
比如三位藩王进京面生,其他两个都来了,吴三桂方面却是吴应熊代劳。
比如回见俄罗斯使臣,也是吴应熊代替吴三桂表的决心。
吴三桂虽然不在朝中,但是吴应熊却发挥了吴三桂的影响,做到了不闻其人,但见其声。
第五,接触三郎香会。
三郎香会作为新近疯狂吸粉的民间非法社团,在大清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
尤其是京城,更是他们的老巢所在。
吴三桂对于他们的动向也是极其关注,说不定可以为自己所用。
于是,他令吴应熊尝试着接触这个组织,但是要若即若离,不留把柄。
吴应熊也是在危险的边缘疯狂试探,希望获得有价值的情报。
这些秘密任务,可以说构成了吴应熊的主要生活。
一个字总结就是:累。
能不累吗?既要伪装自己表忠心,又要背地里给老爹当枪使。
可不就是做人难,做人质更难嘛。
吴应熊作为吴三桂的儿子,那可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非但没有因为老爹的权势享受到荣华富贵,反而要为老爹的事业操心。
那真是跑断了腿,操碎了心,后来还被砍了脑袋。
您说吴应熊冤不冤啊?
他未必是个好臣子,但绝对是个好儿子。
如果康熙知道自己的儿子那么不让人省心,他一定会感叹:生子当如吴应熊啊。
剧情来源:《康熙王朝》第15~16集
图片来源:电视视剧截图,侵权立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