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一高放学路,能否更畅通?
市一高放学路,能否更畅通?
距离2017年3月3日发生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市一高)那起命案,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年。这其间,市一高鲜有出现在媒体公开报道。但如果家里没有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读,大家谈论起市一高,说得最多的还是那起命案。
行走在卫都大道上,通过著名的音乐桥,在道路南侧坐落着“绿树成荫,芳草鲜美,环境宜人”的校园,这就是市一高!
公开资料显示,校园占地6.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万平方米,50余座教室都安装了一卡通多媒体教学系统,为“大容量,快节秦,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快捷、现代化的手段。教师备课实现了电子化,为150余名教师每人配备了一台液晶式微机以及笔记本电脑。“依然是濮阳最好的学校,招收濮阳最好的生源。”
在平常的日子,这里窗明几净、书声朗朗,但每到晚自习放学的时间,市一高门口出现的“临时停车场”,跟这所名校气质显得格外违和,更和我们濮阳荣获的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格格不入,说是“抹黑”应该也不算过分。
因为市一高远离主城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不想给自己留下半点儿遗憾,只能驾车往返接送。因为放学时间集中,门口宽阔、平整、漂亮的卫都大道,就成了最好的停车场。双向八车道的气派马路,一时间就变成了“羊肠小道”。
说到这里,一个问号从滚滚车流中慢慢显现:这种情况市一高,还有校领导班子知道吗?
很显然,市一高应该是知道的。一片狼藉正对着她那阔气的大门,堵塞着欢畅的卫都大道,犹如“一袭华丽的长袍,却爬满了虱子。”
其实市一高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宿舍还有空调、暖气、风扇等,还是独立卫生间,就餐环境也不错的。既然有这么好的食宿条件,家长为什么老想着接孩子回家,或者说同学们为什么老想着回家?一些有钱有闲的家长可以排除在外,但是我相信很多家长都费了很多心力,做了这个无奈的选择。
其实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很多时候都在心里,但是不好意思问出来:“这样混乱的局面,到底该谁负责?”
家长、交警,还是学校?毫无疑问,这几方都有自己的责任,但今天我想着重说一下最重要的一方: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实际全国各地中小学学校校门口出现交通事故的概率一直居高不下,很多学校疏于许多原因都曾发生过交通事故,造成了很多中小学生的伤亡。中小学校门口,不仅是上下学交通拥堵的“重灾区”,更是交通事故的“重灾区”。
21世纪是“汽车时代”,在“汽车时代”让孩子有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可以“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的责任更是重大。学校应该主动避免校门口再次发交通事故,每年组织开展“交通安全月”活动,按时组织学习“交通安全教育”,或者和交警部门一起举办“交警进校园”等活动,提高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学校还应高度重视校门口的交通安全,用监管和机制保障校门口的安全。
要加强对校门口交通安全的监管和引导,要在上学、放学的时间点安排保安进行执勤,指挥校门口的交通,完善校门口的交通安全硬件设施,减速带、斑马线、隔离栏都必须配套起来,尽可能将危险与学生隔离开来。这既是保障校门口交通安全的必要之举,也是保障上学、放学时段师生安全的应有之举,可以防范、降低其交通事故的发生或造成的伤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