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爱篇么 > 杂谈 > >正文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摘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父世观津人。喜宾客。 译文: 魏其侯窦婴,是孝文帝皇后窦氏堂兄的儿子。其亲的祖上是观津人。窦婴喜欢结交宾客。 孝文时...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父世观津人。喜宾客。

译文:魏其侯窦婴,是孝文帝皇后窦氏堂兄的儿子。其亲的祖上是观津人。窦婴喜欢结交宾客。

孝文时,婴为吴相,病免。孝景初即位,为詹事。高帝

译文:孝文帝在位期间,窦婴做过吴王刘濞的国相,后来因病免职。孝景帝刚即位时,窦婴担任詹事。

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

译文:梁孝王是孝景帝的弟弟,窦太后十分宠爱梁孝王。梁孝王入朝,以兄弟的身份与太后和景帝宴饮。

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後传梁王。”

译文:当时景帝还没有立太子,酒喝到正酣时,景帝随口说:“朕去世后要传位于梁王。”

太后驩。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上何以得擅传梁王!”

译文:太后听完后很高兴。窦婴端着酒杯献给景帝,说:“天下是高祖的天下,父子相传,这是汉室的规定,皇上怎么能够擅自改变宗法传位给梁王呢!”

太后由此憎窦婴。窦婴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窦婴门籍,不得入朝请。

译文:太后从此开始记恨窦婴。窦婴也嫌官位不高,便称病辞职了。太后开除了窦婴出入宫门的名籍,不许他再来朝见天子。

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宗室诸窦毋如窦婴贤,乃召婴。

译文:孝景帝三年(前154年),吴楚起兵叛乱,景帝考察刘氏宗室和窦氏外戚子弟没有比窦婴更贤能的子弟以便自己以后任用,于是召见窦婴。

婴入见,固辞谢病不足任。太后亦惭。於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

译文:窦婴入宫觐见,坚决推辞称病说自己无法在担大任。太后也觉得惭愧。当时景帝说:“天下正陷于危难之际,你难道可以置身事外吗?”

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婴乃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

译文:于是任命窦婴为大将军,赐给窦婴金(也就是铜)一千斤。窦婴于是把袁盎、栾布等闲居在家的名将贤士推荐给景帝。

所赐金,陈之廊庑(wǔ)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金无入家者。

译文:窦婴把赏赐所得的金摆放在堂前的廊屋下,军官经过这里,就让他们拿去用,这些钱窦婴一点也不拿回家。

窦婴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兵已尽破,封婴为魏其侯。

译文:窦婴率军驻守荥阳,监视齐、赵两国军队的动向。七国叛军被全部击破后,景帝封窦婴为魏其侯。

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译文:此时众游士、宾客争相投奔魏其侯。孝景帝在位时,每次在朝廷上议论大事,对于条侯周亚夫、魏其侯窦婴,众列侯没有敢与他们平起平坐的。

孝景四年,立栗太子,使魏其侯为太子傅。孝景七年,栗太子废,魏其数争不能得。

译文:孝景帝四年(前153年),册立了栗姬生的儿子刘荣为太子,任命魏其侯窦婴担任太子的老师。孝景帝七年(前150年),栗太子刘荣被废黜,魏其侯数次上述反对景帝的决定,但是也无法改变现实。

魏其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之下数月,诸宾客辩士说之,莫能来。

译文:魏其侯便称病隐居在蓝田县南山脚下好几个月,众宾客辩士前往劝说窦婴,也没人能将其劝回来。

梁人高遂乃说魏其曰:“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

译文:梁国人高遂游说魏其侯说:“能够让将军富贵的是当今天子;能够亲近将军的是太后。

今将军傅太子,太子废而不能争;争不能得,又弗能死。

译文:现在将军做了太子的老师,太子被废但是不能与天子争辩;反对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实,又不能以死劝谏。

自引谢病,拥赵女,屏间处而不朝。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译文:君侯称病引退,搂着赵国美女,归隐闲居而不入朝。相比而言,这是君侯宣扬天子的过错啊。

有如两宫螫将军,则妻子毋类矣。”魏其侯然之,乃遂起,朝请如故。

译文:假如天子和太后都要加害于将军,那么将军的妻儿就一个也留不下了。”魏其侯认为高遂说得对,于是便回到朝堂之上,像往常那样参加朝会。

桃侯免相,窦太后数言魏其侯。

译文:桃侯刘舍被免除丞相之职,窦太后多次向景帝提议让魏其侯接任丞相一职。

孝景帝曰:“太后岂以为臣有爱,不相魏其?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

译文:孝景帝说:“太后难道认为儿臣有所吝啬,不愿意让魏其侯担任丞相吗?魏其侯这个人,有点功绩就沾沾自喜了,做事轻率。

难以为相,持重。”遂不用,用建陵侯卫绾为丞相。

译文:难以胜任丞相之职,无法担当重任。”景帝最终没有任用魏其侯,而任用了建陵侯卫绾为丞相。

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后同母弟也,生长陵。

译文:武安侯田蚡是孝景帝皇后王氏同母异父的弟弟,出生于长陵。

魏其已为大将军後,方盛,蚡为诸郎,未贵,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姓。

译文:魏其侯担任大将军以后,正当显赫之时,田蚡是郎官之一,还未显贵,田蚡往来于魏其侯家陪从宴饮,跪拜起身就像儿孙孝敬长辈一样。

及孝景晚节,蚡益贵幸,为太中大夫。蚡辩有口,学槃盂诸书,王太后贤之。

译文:到孝景帝晚年,田蚡越发显贵得宠,担任太中大夫。田蚡能言善辩有辩才,学过《盘盂》等书,王太后认为田蚡贤能。

孝景崩,即日太子立,称制,所镇抚多有田蚡宾客计筴(cè);

译文:孝景帝去世,当天太子即位,王太后摄政,所采取的镇压、安抚政策大多出自田蚡门下宾客的谋划;

蚡弟田胜,皆以太后弟,孝景後三年封蚡为武安侯,胜为周阳侯。

译文:田蚡和弟弟田胜,都凭借王太后弟弟的身份,在孝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封田蚡为武安侯,田胜为周阳侯。

武安侯新欲用事为相,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欲以倾魏其诸将相。

译文:武安侯田蚡刚刚当权,下一步想做丞相,所以田蚡对待宾客态度谦卑,推荐闲居在家的名士为官,使这些人身份显贵,田蚡计划通过这种方法压倒魏其侯等将相大臣。

建元元年,丞相绾病免,上议置丞相、太尉。

译文:建元元年(前140年),丞相卫绾因病被免职,武帝下令商议任命丞相和太尉之事。

籍福说武安侯曰:“魏其贵久矣,天下士素归之。

译文:籍福游说武安侯田蚡道:“魏其侯长期身居高位,天下士人大都归附于他门下。

今将军初兴,未如魏其,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让魏其。

译文:现在将军刚刚兴起,各项实力还比不上魏其侯,如果皇上任命将军为丞相,将军最好还是推辞让给魏其侯来担任丞相。

魏其为丞相,将军必为太尉。太尉、丞相尊等耳,又有让贤名。”

译文:魏其侯担任丞相,那将军一定会被任命为太尉。太尉、丞相的尊贵地位是相等的,这样将军还有让贤的好名声。”

武安侯乃微言太后风上,於是乃以魏其侯为丞相,武安侯为太尉。

译文:武安侯于是暗中委婉地对王太后提了此事,建议姐姐示意皇上,最终,汉武帝任命魏其侯为丞相,武安侯为太尉。

籍福贺魏其侯,因吊曰:“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

译文:籍福向魏其侯祝贺,顺便劝魏其侯说:“君侯天性喜欢好人,讨厌坏人,现在好人颂扬君侯,所以当上了丞相;

然君侯且疾恶,恶人众,亦且毁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

译文:然而君侯又讨厌坏人,坏人众多,也将会毁谤君侯。君侯能够同时宽容好人和坏人,那么权位就会长久;不

不能,今以毁去矣。”魏其不听。

译文:能的话,很快会遭人毁谤而丢掉相位。”魏其侯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魏其、武安俱好儒术,推毂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

译文:魏其侯和武安侯都喜好儒学,两人举荐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

迎鲁申公,欲设明堂,令列侯就国,除关,以礼为服制,以兴太平。

译文:迎来鲁国的申公,准备设置明堂,计划安排列侯回到自己的封国,废除关禁,按照礼仪来创设服饰制度,制定这些政策来开创太平盛世。

举適诸窦宗室毋节行者,除其属籍。时诸外家为列侯,列侯多尚公主,皆不欲就国,以故毁日至窦太后。

译文:检举惩处窦氏外戚和刘氏宗室中品行不端的人,开除这些人的族籍。当时窦氏和王氏外戚子弟大多被封为列侯,列侯又通常娶刘氏宗室的公主为妻,这些子弟都不想回到自己的封国,所以毁谤之言每天都能传到窦太后耳中。

太后好黄老之言,而魏其、武安、赵绾、王臧等务隆推儒术,贬道家言,是以窦太后滋不说魏其等。

译文:窦太后喜好黄老学说,但是魏其侯、武安侯、赵绾、王臧等人却致力于传播发扬儒家学说,贬斥道家的言论,所以窦太后越发对魏其侯等人感到不满。

及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绾请无奏事东宫。

译文:到了建元二年(前139年),御史大夫赵绾奏请武帝不要再向东宫的窦太后禀报政事。

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而免丞相、太尉,以柏至侯许昌为丞相;

译文:窦太后知道后非常生气,于是罢免并驱逐赵绾、王臧等人,并且免除了丞相、太尉的职务,任命柏至侯许昌为丞相;

武彊侯庄青翟为御史大夫。魏其、武安由此以侯家居。

译文:武强侯庄青翟为御史大夫。魏其侯、武安侯从此以列侯的身份闲居在家。

武安侯虽不任职,以王太后故,亲幸,数言事多效,天下吏士趋势利者,皆去魏其归武安,武安日益横。

译文:武安侯田蚡虽然不担任官职,但是因为王太后的缘故,仍然能受到皇上的宠幸,屡次上书议论政事,大多被采纳,天下趋炎附势的官吏和士人,都离开魏其侯而归附武安侯,武安侯也因此一天比一天骄横。

建元六年,窦太后崩,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坐丧事不办,免。

译文:建元六年(前135年),窦太后去世,丞相许昌、御史大夫庄青翟因没处理好丧事而获罪,被罢免。

以武安侯蚡为丞相,以大司农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天下士郡诸侯愈益附武安。

译文:武帝任命武安侯为丞相,任命大司农韩安国为御史大夫。自此天下士人、郡守和诸侯更加趋附于武安侯。

武安者,貌侵,生贵甚。

译文:武安侯,长相丑陋矮小,但出生于尊贵之家。

又以为诸侯王多长,上初即位,富於春秋,蚡以肺腑为京师相,非痛折节以礼诎之,天下不肃。

译文:武安侯又认为各地藩王大都年事已高,皇上刚刚即位,年纪还小,自己凭借皇亲国戚的身份担任朝中的丞相,不狠狠地压制一下这些人的威风,用礼法制度让这些人屈服,天下就不会整肃。

当是时,丞相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

译文:于是丞相入朝奏事,与皇上谈话经常谈大半天,武安侯所说的建议皇上都听能听从。武安侯所推荐的士人中有从闲居在家一跃成为俸禄为二千石级别官员的,武安侯将一部分皇权转移到了自己手中。

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

译文:武帝于是说:“丞相自己任命的官吏够了吗?朕也想任命一些官吏。”

尝请考工地益宅,上怒曰:“君何不遂取武库!”是後乃退。

译文:武安侯曾请求把考工官署的土地划归给自己扩建住宅,武帝生气地说:“丞相为什么不把武库也全都拿去得了!”在这以后武安侯才稍微收敛。

尝召客饮,坐其兄盖侯南乡,自坐东乡,以为汉相尊,不可以兄故私桡。

译文:武安侯宴请客人,武安侯安排自己同母异父的哥哥盖侯王信朝南坐,自己朝东坐,以此表现汉室丞相的尊贵,不能够因为哥哥在场而降低自己的身份。

武安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於道。

译文:武安侯愈加骄横,其修建的住宅好过众贵族的府第。田园土地都很肥沃,而且派到各郡县采购器物的人员一路上络绎不绝。

前堂罗锺鼓,立曲旃(zhān);後房妇女以百数。诸侯奉金玉狗马玩好,不可胜数。

译文:前堂摆放着钟鼓,竖立着曲柄长旗;后房的美女数以百计。诸侯奉送的金玉、狗马等珍玩,多得数不清。

魏其失窦太后,益疏不用,无势,诸客稍稍自引而怠傲,唯灌将军独不失故。

译文:魏其侯窦婴失去窦太后这座靠山,与武帝的关系更加疏远,渐渐的魏其侯失去了武帝的信任和重要,逐渐失势,其门下宾客也不断自行离去,并且对待魏其侯的态度也越来越怠慢。

魏其日默默不得志,而独厚遇灌将军。

译文:只有灌将军一人不改变对待魏其侯的态度。魏其侯每天闷闷不乐,然而只对灌将军特别好。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

译文:灌将军名夫,颍阴人。

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婴舍人,得幸,因进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为灌孟。

译文:灌夫的父亲张孟,曾经做过颍阴侯灌婴的家臣,受到灌婴的宠信,因此被举荐为二千石级别的官员,所以就改用灌家的姓叫灌孟。

吴楚反时,颍阴侯灌阿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

译文:吴、楚叛乱的时候,颍阴侯灌何出任将军,隶属于太尉周亚夫,灌阿请求任命灌孟为校尉。

夫以千人与父俱。灌孟年老,颍阴侯彊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

译文:灌夫带着一千人随父亲一同出征。灌孟年老,颍阴侯灌阿强行推荐灌孟,这使得灌孟闷闷不乐,所以作战时灌孟经常率部冲击敌人的坚固壁垒,最终灌孟战死在吴军阵地前。

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

译文:军法规定,父子都参军的,其中一人战死,另一人可以护送遗体回乡埋葬。

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原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

译文:灌夫不肯跟着父亲的灵柩回去,灌夫激昂地说:“臣希望砍下吴王及其将领的头颅,为臣的父亲报仇。”

於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原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

译文:于是灌夫身披铠甲,手持战戟,召集军中与自己关系要好并愿意追随自己的勇士几十人。等到他们走出营门,没有敢前进的。

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

译文:只有两人和随从的奴仆十几人骑马冲入吴军阵地,灌夫率这几十人冲到吴军将旗下的时候,杀伤敌方几十人。

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皆亡其奴,独与一骑归。

译文:无法再向前突破,于是率部返回,撤回汉军营中,随其冲锋的奴仆都战死了,只有一名骑兵随其归来。

夫身中大创十馀,適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

译文:灌夫身受十几处重伤,恰好有名贵的良药,所以才得以保住性命。

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

译文:灌夫的伤势稍微好转,又再次向将军请求说:“我对吴军营地中的虚实了解的更多了,请让我再次率军前往冲击吴军。”

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译文:将军认为他勇气可嘉,但是怕其战死,便向太尉报告了此事,太尉坚决阻止了灌夫的莽夫行为。吴军被击破后,灌夫因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数月,坐法去。

译文:颍阴侯灌阿将灌夫的事迹向武帝进行了汇报,武帝便任命灌夫担任中郎将。过了几个月,灌夫因犯法而丢了官。

後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孝景时,至代相。

译文:后来灌夫定居于长安,长安城中达灌显贵没有不称赞灌夫的。汉景帝时,灌夫官至代国国相。

孝景崩,今上初即位,以为淮阳天下交,劲兵处,故徙夫为淮阳太守。

译文:景帝去世,武帝即位,武帝认为淮阳是天下的交通枢纽,必须驻扎强大的兵力加以防守,因此调任灌夫担任淮阳太守。

建元元年,入为太仆。二年,夫与长乐卫尉窦甫饮,轻重不得,夫醉,搏甫。

译文:建元元年(前140),武帝又将灌夫调回朝廷任太仆。建元二年(前139),灌夫与长乐卫尉窦甫喝酒时,灌夫醉酒后殴打窦甫。

甫,窦太后昆弟也。上恐太后诛夫,徙为燕相。数岁,坐法去官,家居长安。

译文:窦甫,是窦太后的兄弟。武帝怕窦太后一怒之下杀了灌夫,便调派灌夫担任了燕国国相。几年以后,灌夫又因犯法丢了官职,之后便一直闲居在长安家中。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

译文:灌夫为人正直刚强,又经常酒后乱性,而且灌夫不喜欢谄媚奉承。灌夫对待皇亲国戚及有权势力的人,凡是地位在自己以上的,他不但不想对他们表示尊敬,反而会想办法去凌辱这些地位高贵之人;

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

译文:对地位在自己之下的许多士人,越是贫苦之人,灌夫便会对这些人恭敬有嘉,与他们平等相待。在大庭广众之中,推荐夸奖那些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士人们也因此而推重灌夫。

夫不喜文学,好任侠,已然诺。诸所与交通,无非豪桀大猾。

译文:灌夫不喜欢文章经学,好打抱不平,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会办到。凡与其交往的人,无不是杰出人士或绝顶聪明之人。

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陂池田园,宗族宾客为权利,横於颍川。

译文:灌夫家中积累的资产有几千万,每天来其门下的食客少则几十,多则近百。灌夫为了在田园中修筑堤塘,灌溉农田,灌夫的宗族和宾客扩张势力,垄断利益,在颍川一带横行霸道。

颍川兒乃歌之曰:“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

译文:颍川的儿童于是作歌唱道:“颍水清清,灌氏安宁;颍水浑浊,灌氏灭族。”

灌夫家居虽富,然失势,卿相侍中宾客益衰。

译文:灌夫闲居在家虽然富有,但已失去了权势,达官贵人拜访其次数及一般宾客人数逐渐都减少。

及魏其侯失势,亦欲倚灌夫引绳批根生平慕之後弃之者。

译文:等到魏其侯失势后,也计划着依靠灌夫去报复那些平日仰慕自己,失势后又抛弃了自己的人。

灌夫亦倚魏其而通列侯宗室为名高。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

译文:灌夫也想着依靠魏其侯去结交列侯和皇族以抬高自己的名声。两人互相援引借重,他们的交往就如同父子之间那样密切。

相得驩甚,无厌,恨相知晚也。

译文:彼此情投意合,没有相互嫌忌,只恨相知太晚了。

灌夫有服,过丞相。丞相从容曰:“吾欲与仲孺过魏其侯,会仲孺有服。”

译文:灌夫在服丧期内去拜访丞相,丞相随易地说了一句:”我想与先生一起去拜访魏其侯,恰值先生在服丧期不便前往。”

灌夫曰:“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请语魏其侯帐具,将军旦日蚤临。”

译文:灌夫说:“丞相竟肯屈驾光临魏其侯的府第,灌夫怎敢因为服丧而推辞呢!请允许我告知魏其侯设置帷帐,备办酒席,请丞相明天早点光临。”

武安许诺。灌夫具语魏其侯如所谓武安侯。

译文:武安侯答应了。灌夫将丞相武安侯准备前来拜访一事详细地告知了魏其侯,就像他对武安侯所说的那样。

魏其与其夫人益市牛酒,夜洒埽,早帐具至旦。平明,令门下候伺。

译文:魏其侯与其夫人特地多买了肉和酒,连夜打扫房子,布置帷帐,准备酒宴,一直忙到天亮。天刚亮,魏其侯就安排府中管事的人在宅前等候武安侯田蚡的到访。

至日中,丞相不来。魏其谓灌夫曰:“丞相岂忘之哉?”

译文:等到中午,也不见丞相到访。魏其侯对灌夫说:“丞相难道忘了此事?”

灌夫不怿,曰:“夫以服请,宜往。”乃驾,自往迎丞相。

译文:灌夫听完很不高兴,说:“我灌夫不嫌丧服在身而应丞相之约,丞相应该应约而来。”于是灌夫便驾车,亲自前往迎接丞相。

丞相特前戏许灌夫,殊无意往。及夫至门,丞相尚卧。

译文:丞相前一天只不过开玩笑似地答应了灌夫,实在没有打算来赴宴的意思。等到灌夫来到门前,丞相还在睡觉。

於是夫入见,曰:“将军昨日幸许过魏其,魏其夫妻治具,自旦至今,未敢尝食。”

译文:于是灌夫进门去见丞相,说:“丞相昨天幸蒙答应拜访魏其侯,魏其侯夫妇备办了酒食,从早晨到现在,没敢吃一点东西。”

武安鄂谢曰:“吾昨日醉,忽忘与仲孺言。”乃驾往,又徐行,灌夫愈益怒。

译文:武安侯装作惊讶地道歉说:“我昨天喝醉了,忘记了与先生所说的话。”便驾车前往,但又走得很慢,灌夫更加生气。

及饮酒酣,夫起舞属丞相,丞相不起,夫从坐上语侵之。

译文:等到灌夫在酒席上喝酒喝醉,灌夫舞蹈了一番,舞毕邀请丞相一同舞蹈,丞相竟不起身,灌夫便在酒宴上用话讽刺丞相武安侯。

魏其乃扶灌夫去,谢丞相。丞相卒饮至夜,极驩而去。

译文:魏其侯见此情景,便亲自扶灌夫离去,向丞相表示了歉意。丞相一直喝到天黑,尽欢才离去。

丞相尝使籍福请魏其城南田。魏其大望曰:“老仆虽弃,将军虽贵,宁可以势夺乎!”不许。

译文:丞相曾经派籍福去索取魏其侯在城南的田地。魏其侯大为怨恨地说:“我虽然被废弃不用,将军虽然显贵,怎么可以仗势硬夺我的田地呢!”没有答应。

灌夫闻,怒,骂籍福。

译文:灌夫听说后,也生气,大骂籍福。

籍福恶两人有郄,乃谩自好谢丞相曰:“魏其老且死,易忍,且待之。”

译文:籍福不愿两人有隔阂,就自己编造了好话向丞相道歉说:“魏其侯年事已高,时日无多了,丞相还不能忍耐吗,姑且等待着吧!”

已而武安闻魏其、灌夫实怒不予田,亦怒曰:“魏其子尝杀人,蚡活之。

译文:不久,武安侯听说魏其侯和灌夫实际是愤怒而不肯让出田地,也很生气地说:“

蚡事魏其无所不可,何爱数顷田?且灌夫何与也?吾不敢复求田。”

译文:魏其侯的儿子曾经杀过人,是我救了他的命。我侍奉魏其侯没有不听从他的,为什么他竟舍不得这几顷田地?再说灌夫为什么要干预呢?我不敢再要这块田地了!”

武安由此大怨灌夫、魏其。

译文:武安侯从此十分怨恨灌夫、魏其侯。

元光四年春,丞相言灌夫家在颍川,横甚,民苦之。请案。

译文:元光四年(前131)春,丞相向武帝上书陈述灌夫家族在颍川横行霸道,百姓都受其家族之苦。请求武帝查办此事。

上曰:“此丞相事,何请。”灌夫亦持丞相阴事,为奸利,受淮南王金与语言。宾客居间,遂止,俱解。

译文:武帝说:“这是丞相的职责,何必请示。”灌夫也抓住了丞相的秘事,用非法手段谋取利益,接受了淮南王的金钱并说了些不该说的话。宾客们从中调解。双方才停止互相攻击,彼此才得以和解。

夏,丞相取燕王女为夫人,有太后诏,召列侯宗室皆往贺。魏其侯过灌夫,欲与俱。

译文:当年夏天,丞相田蚡娶燕王的女儿做夫人,太后下诏,令列侯和皇族都前往向灌夫祝贺。魏其侯拜访灌夫,打算同他一起前往祝贺丞相田蚡。

夫谢曰:“夫数以酒失得过丞相,丞相今者又与夫有郄。”魏其曰:“事已解。”彊与俱。

译文:灌夫推辞说:“我多次因为酒醉失礼而得罪了丞相,丞相近来又与我有了新的矛盾。”魏其侯说:“你们不是都已经和解了吗。”魏其侯硬拉着灌夫一道去祝贺田蚡。在

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坐皆避席伏。已魏其侯为寿,独故人避席耳,馀半膝席。

译文:参加婚姻酒喝到差不多时,田蚡起身敬酒,在坐的宾客都离开席位,伏在地上,表示不敢当。过了一会儿,魏其侯窦婴也起身敬酒,可是只有那些窦婴的老朋友离开了席位,其余半数的人照常坐在那里,只是稍微欠了欠上身。

灌夫不悦。起行酒,至武安,武安膝席曰:“不能满觞。”夫怒;

译文:灌夫因此不高兴。于是灌夫起身依次敬酒,敬到田蚡时,田蚡照常坐在那里,只稍欠了一下上身说:“喝不下满杯了。”灌夫一听火了;

因嘻笑曰:“将军贵人也,属之!”时武安不肯。行酒次至临汝侯,临汝侯方与程不识耳语,又不避席。

译文:便苦笑着说:“丞相是贵人,这杯就托付给你了!”田蚡依然不肯答应。灌夫敬酒敬到临汝侯灌贤时,灌贤正在与程不识附耳说悄悄话,没有离开席位。

夫无所发怒,乃骂临汝侯曰:“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兒呫嗫耳语!”

译文:灌夫没有地方发泄怒气,便骂临汝侯说:“你平时诋毁程不识不值一钱,今天长辈给你敬酒祝寿,你却学女孩子一样在那儿与程不识咬耳说话!”

武安谓灌夫曰:“程李俱东西宫卫尉,今众辱程将军,仲孺独不为李将军地乎?”

译文:田蚡对灌夫说:“程将军与李将军都是东西两官的卫尉,现在你当众侮辱程将军,仲孺难道不给你所尊敬的李将军留有余地吗?”

灌夫曰:“今日斩头陷匈,何知程李乎!”坐乃起更衣,稍稍去。魏其侯去,麾灌夫出。

译文:灌夫说:“你今天杀我的头,穿我的胸,我都不在乎,还顾什么程将军、李将军!”座客们便起身上厕所,纷纷借故离席。窦婴也借故离去,挥手示意让灌夫一起出去。

武安遂怒曰:“此吾骄灌夫罪。”乃令骑留灌夫。

译文:田蚡于是发火道:“这是我平时宠惯灌夫的过错。”便命令骑士扣留灌夫。

灌夫欲出不得。籍福起为谢,案灌夫项令谢。

译文:灌夫想出去又出不去。籍福起身替灌夫道了歉,并按着灌夫的脖子让他道歉。灌夫越发火了,不肯道歉。

夫愈怒,不肯谢。武安乃麾骑缚夫置传舍,召长史曰:“今日召宗室,有诏。”

译文:田蚡便指挥骑士们捆绑灌夫放到客房中,叫来长史说:“今天请宗室宾客来参加宴会,是有太后的诏令。”

劾灌夫骂坐不敬,系居室。遂按其前事,遣吏分曹逐捕诸灌氏支属,皆得弃市罪。

译文:弹劾灌夫,说他在宴席上辱骂宾客,侮辱诏令,犯了“不敬”罪,把他囚禁在特别监狱里。于是田蚡下令追查灌夫以前的事情,派遣差吏分头追捕所有灌氏的分支亲属,都判决为杀头示众的罪名。

魏其侯大媿,为资使宾客请,莫能解。武安吏皆为耳目,诸灌氏皆亡匿,夫系,遂不得告言武安阴事。

译文:魏其侯窦婴感到非常惭愧。出钱让宾客向田蚡求情,也不能使灌夫获释。武安侯田蚡的属吏都是他的耳目,所有灌氏的人都逃的逃,躲的躲,灌夫被拘禁,于是无法告发田蚡的秘事。

魏其锐身为救灌夫。夫人谏魏其曰:“灌将军得罪丞相,与太后家忤,宁可救邪?”

译文:魏其侯窦婴挺身而出营救灌夫。其夫人劝他说:“灌将军得罪了丞相,和太后家的人作对,怎么能营救得了呢?”

魏其侯曰:“侯自我得之,自我捐之,无所恨。

译文:魏其侯说:“侯爵是我自己挣来的,现在由我自己丢掉这爵位,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且终不令灌仲孺独死,婴独生。”乃匿其家,窃出上书。

译文:再说我总不能让灌仲孺自己去死,而我独自活着吧。”于是就瞒着家人,私自出来上书给武帝。

立召入,具言灌夫醉饱事,不足诛。上然之,赐魏其食,曰:“东朝廷辩之。”

译文:武帝看完奏折立马召魏其侯窦婴进宫,魏其侯就把灌夫因为喝醉了失言的情况详细地向武帝描述了一遍,认为不足以判处死刑。武帝认为魏其侯说得对,赏赐魏其侯一同进餐,说道:“卿到东宫去公开辩论此事”。

魏其之东朝,盛推灌夫之善,言其醉饱得过,乃丞相以他事诬罪之。

译文:魏其侯到东宫,极力夸赞灌夫的优点,说灌夫酗酒获罪,而丞相却拿别的罪来诬陷灌夫。

武安又盛毁灌夫所为横恣,罪逆不道。魏其度不可柰何,因言丞相短。

译文:田蚡接着又竭力诋毁灌夫骄横放纵,犯了大逆不道的罪。魏其侯思忖没有别的办法对付,便攻击丞相的劣势。

武安曰:“天下幸而安乐无事,蚡得为肺腑,所好音乐狗马田宅。

译文:田蚡说:“天下幸而太平无事,我才得以做了皇上的心腹,爱好音乐、狗马和田宅。

蚡所爱倡优巧匠之属,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桀壮士与论议;

译文:我所喜欢的不过是歌伎艺人及能工巧匠这一些人,不像魏其侯和灌夫那样,招集天下的豪杰壮士,不分白天黑夜地商量讨论;

腹诽而心谤,不仰视天而俯画地,辟倪两宫间,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

译文:腹诽心谤深怀对朝廷的不满,说话没有顾忌,目中无人,窥测于东、西两宫之间,希望天下发生变故,好让他们立功成事。

臣乃不知魏其等所为。”於是上问朝臣:“两人孰是?”

译文:臣倒不明白魏其侯他们到底要安的是什么心啊?”于是皇上向在朝的大臣问道:“他们两人的话谁的对呢?”

御史大夫韩安国曰:“魏其言灌夫父死事,身荷戟驰入不测之吴军,身被数十创,名冠三军,此天下壮士;

译文:御史大夫韩安国说:“魏其侯说灌夫的父亲为国而死,灌夫手持戈戟冲入到强大的吴军中,身受创伤几十处,名声在全军数第一,这是为国立过功的勇士;

非有大恶,争杯酒,不足引他过以诛也。魏其言是也。

译文:如果不是有特别大的罪恶,只是因为喝了酒而引起口舌之争,是不值得援引其他的罪状来判处其死刑的。魏其侯的话是对的。

丞相亦言灌夫通奸猾,侵细民,家累巨万,横恣颍川,凌轹宗室,侵犯骨肉;

译文:丞相又说灌夫同大奸巨猾之人结交,欺压平民百姓,积累家产数万万,横行颍川,凌辱侵犯皇族成员;

此所谓‘枝大於本,胫大於股,不折必披’,丞相言亦是。唯明主裁之。”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

译文:这是所谓‘树枝比树干大,小腿比大腿粗’,其后果不是折断,就是分裂。丞相的话也不错。皇上英明,请皇上自己裁决此事吧。”主爵都尉汲黯认为魏其侯对。

内史郑当时是魏其,後不敢坚对。馀皆莫敢对。

译文:内史郑当时也认为魏其侯对,但后来又不敢坚持自己的意见去回答皇上。其余的人都不敢回答。

上怒内史曰:“公平生数言魏其、武安长短,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吾并斩若属矣。”

译文:武帝怒斥内史郑当道:“你平日不是不止一次谈论魏其侯及武安侯的优点和缺点,今天当廷辩论,你怎么畏首畏尾地像驾在车辕下的马驹,朕将一并杀掉你们这些人。”

即罢起入,上食太后。太后亦已使人候伺,具以告太后。

译文:武帝说完立马起身罢朝,进入宫内侍俸太后进餐。太后也已经派人在朝廷上探听消息,他们把廷辩的情况详细地报告给了太后。

太后怒,不食,曰:“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後,皆鱼肉之矣。

译文:太后听后大怒,不吃饭,说:“现在我还活着,有人竟敢都作践我的弟弟,假若我死了以后,都会像宰割鱼肉那样宰割我弟弟了。

且帝宁能为石人邪!此特帝在,即录录,设百岁後,是属宁有可信者乎?”

译文:再说皇帝怎么能像石头人一样没有一点自己的主张呢!现在幸亏皇帝还在,这班大臣就随声附合,假设皇帝死了以后,这些人还有可以信赖吗?”

上谢曰:“俱宗室外家,故廷辩之。不然,此一狱吏所决耳。”是时郎中令石建为上别言两人事。

译文:武帝向太后道歉说:“都是皇室的外家,所以朕安排在朝廷上辩论他们的事。不然的话,只要一个狱吏就可以解决了。”这时郎中令石建向皇上分别陈述了魏其侯、武安侯两个人的事情。

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译文:武安侯田蚡既已退朝,出了停车门,招呼韩安国同乘一辆车。生气地说:“我和先生共同对付一个老秃翁,你为什么还模棱两可的表态,犹豫不定呢?”

韩御史良久谓丞相曰:“君何不自喜?夫魏其毁君,君当免冠解印绶归,曰‘臣以肺腑幸得待罪,固非其任,魏其言皆是’。

译文:韩安国过了好一会儿才对田蚡说:“丞相怎么这样不自爱自重?他魏其侯毁谤丞相,丞相应当摘下官帽,解下印绶,归还给皇上,然后说:‘臣是皇上的心腹,侥幸得此相位,本来是不称职的,魏其侯的话都是对的’。

如此,上必多君有让,不废君。魏其必内愧,杜门齰舌自杀。

译文:像这样,皇上必定会称赞丞相有谦让的美德,不会罢免丞相的职务。魏其侯也一定会内心惭愧,闭门咬舌自杀。

今人毁君,君亦毁人,譬如贾竖女子争言,何其无大体也!”武安谢罪曰:“争时急,不知出此。”

译文:现在别人诋毁丞相,丞相也诋毁人家,这样彼此互骂,好像商人或者女人吵嘴一般,多么不识大体啊!”武安侯田蚡认错说:“争辩时太性急了,没有想到应该这样做”。

於是上使御史簿责魏其所言灌夫,颇不雠,欺谩。

译文:武帝派御史按照文簿记载的灌夫的罪行进行追查,与魏其侯所说的有很多不相符的地方,魏其侯窦婴因此犯了欺君之罪。

劾系都司空。孝景时,魏其常受遗诏,曰“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

译文:魏其侯被弹劾后,被拘禁在名叫都司空的特别监狱里。汉景帝时,魏其侯曾接收过景帝临死时的诏书,那上面写道:“假如遇到对你有什么不利的事情,你可以随机应变,把你的意见呈报给皇帝。”

及系,灌夫罪至族,事日急,诸公莫敢复明言於上。

译文:等到魏其侯被拘禁,灌夫定罪要被灭族,情况一天比一天紧急,大臣们谁也不敢再向皇帝提起此事。

魏其乃使昆弟子上书言之,幸得复召见。书奏上,而案尚书大行无遗诏。

译文:魏其侯便安排其侄子上书向武帝报告接受遗诏一事,希望再次得到皇上的召见。奏书呈送给武帝后,可是查对尚书保管的档案,却没有景帝临终的这份遗诏。

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矫先帝诏,罪当弃市。

译文:这道诏书只封藏在魏其侯家中,是由魏其侯的家臣盖印加封的。于是便有人弹劾魏其侯伪造先帝诏书,应该判处斩首示众。

五年十月,悉论灌夫及家属。魏其良久乃闻,闻即恚,病痱,不食欲死。

译文:元光五年(前130)十月,灌夫及其家属全部被处决。魏其侯过了许久才听到这个消息,听到后愤慨万分,患了中风,饭也不吃了,打算自杀。

或闻上无意杀魏其,魏其复食,治病,议定不死矣。

译文:有人听说皇上没有杀魏其侯的意思,魏其侯又开始吃饭了,开始医治疾病,武帝也开始讨论决定不处死魏其侯。

乃有蜚语为恶言闻上,故以十二月晦论弃市渭城。

译文:然而仍然有流言蜚语,制造了许多诽谤魏其侯的话让武帝听到,因此就在当年十二月的最后一天,武帝下令将魏其侯在渭城大街上斩首示众。

其春,武安侯病,专呼服谢罪。使巫视鬼者视之,见魏其、灌夫共守,欲杀之。竟死。

译文:窦婴被处死后的春天,武安侯田蚡病了,嘴里老是叫喊,讲的都是服罪谢过的话。武帝安排号称能见到鬼怪的巫师来诊视田蚡的病,巫师看见魏其侯和灌夫两个人的鬼魂共同监守着武安侯田蚡,两人的鬼魂要置田蚡于死地。最终田蚡因此而死。

子恬嗣。元朔三年,武安侯坐衣襜褕入宫,不敬。

译文:其子田恬继承了爵位。元朔三年(前126),武安侯田恬因穿短衣进入宫中,犯了“不敬”之罪,封爵被废除。

淮南王安谋反觉,治。王前朝,武安侯为太尉,时迎王至霸上;

译文:后来淮南王刘安密谋造反一事被察觉,武帝安排有关部门追查此事。淮南王上一次来朝,武安侯田恬但任太尉,当时是由田恬到霸上来迎接淮南王的;

谓王曰:“上未有太子,大王最贤,高祖孙,即宫车晏驾,非大王立当谁哉!”

译文:田恬对淮南王说:“当今天子还没有册立太子,而皇室宗亲中又数大王最贤明,又是高祖之孙,一旦天子去世,不是大王继承皇位,还应该是谁呢?”

淮南王大喜,厚遗金财物。上自魏其时不直武安,特为太后故耳。

译文:淮南王听完田恬的这番话后十分欢喜,送给武安侯田恬许多金银财物。武帝自从魏其侯的事件发生时就不认为武安侯是个好东西,只是碍着王太后的缘故没有收拾田蚡罢了。

及闻淮南王金事,上曰:“使武安侯在者,族矣。”

译文:等听到淮南王向武安侯送金银财物时,武帝说:“假使武安侯还活着的话,就该灭族了。”

太史公曰:魏其、武安皆以外戚重,灌夫用一时决筴而名显。

译文:太史公说:魏其侯和武安侯都是凭外戚的关系身居显要职位,灌夫因为一次下定决心冒险立功而显名于一时。

魏其之举以吴楚,武安之贵在日月之际。

译文:魏其侯的被重用,是由于平定吴、楚七国叛乱有功;武安侯的显贵,则是由于利用了皇帝刚刚即位,王太后掌权的机会。

然魏其诚不知时变,灌夫无术而不逊,两人相翼,乃成祸乱。

译文:然而魏其侯实在是太不懂时势的变化,灌夫不学无术又不懂得谦逊待人,两人互相庇护,最终酿成了这场祸乱。

武安负贵而好权,杯酒责望,陷彼两贤。呜呼哀哉!

译文:武安侯依仗显贵的地位而且喜欢玩弄权术;由于一杯酒的怨愤,陷害了两位贤人。可悲啊!

迁怒及人,命亦不延。众庶不载,竟被恶言。呜呼哀哉!祸所从来矣!

译文:武安侯田蚡把对灌夫的愤怒转移到窦婴身上,以致自己的性命也不长久。灌夫受不到百姓的拥戴,终究落了个坏名声。可悲啊!由此可知他们三人灾祸的根源啦!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