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山,当过上海副市长,一家满门忠烈仅剩他一人,但子女都成才
曾山,当过上海副市长,一家满门忠烈仅剩他一人,但子女都成才
你一定听说过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在革命年代,有不少爱国者告别家乡,在血雨腥风的年代,奔赴前线,为建立一个新中国而不懈奋斗,有很多伟大的革命先驱,他们是一家人,热爱国家的一家,今天我们要讲的是老革命曾山,他的家族同样为革命付出了巨大代价,先后有一百多位亲人牺牲,用精忠报国这四个大字形容曾山一家最合适不过了
曾山,1899年生,江西吉安人,出生在一个革命家,1925年随兄参加农民运动,他的家人都是烈士,他的父亲是清末的一位学者,父亲考取秀才后没有继续深造,而是做出了与普通人截然不同的选择,放弃了当官的机会,回乡下教书育人培育家乡孩童,在家乡创办了一所私立学校兼做私塾先生,家里依靠父亲的教学收入,勉强维持生计,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曾山的哥哥曾延生辞去了稳定的工作,来到上海学习,他顺应自己的心意加入了党组织,他是曾氏家族中第一位参加革命的成员,在曾延生的影响下,家里的两个兄弟和许多年轻人都加入了党组织,为人民事业而奉献自己的一生
虽然他的父亲曾彩芹从小就学习儒家文化,但他思想开放,愿意接受新文化,父亲后来选择加入党,曾彩芹入党时间虽短,但他对我们党做出了非常巨大贡献,他以私立学校身份积极掩护党开展各种活动,多次为我们党传递重要信息,曾彩芹虽然十分谨慎,但天下没有一堵密闭的墙,反动派都盯着他看,起初,反动派没有证据,认为革命与他无关,但当时曾彩芹因党内叛徒的指证而被捕,他也对自己加入了党这件事供认不讳,它的私塾地下联络站也被国名党所捣,。在监狱里,无论敌人如何折磨他,打他,他一句话也不说,不给敌人留下丝毫有用的信息。最后于1931年被反动派杀害,十分悲壮,在曾彩芹牺牲之前的三个月内,他的长子和次子也因为叛徒举报而为革命牺牲了,他们也对党忠心耿耿,不管国民党如何严刑逼供,他们也都守口如瓶,随后悲壮牺牲,三兄弟中最后只剩下曾山,曾山没有因为牺牲了不少亲人而退,依旧坚定信念,无怨无悔,为人民事业而奉献自己,解放中国
1927年8月,听说大哥在南昌参加了起义,就动身前往也想加入哥哥的起义军行列,但南昌起义军没找到,在的路上遇到了叶帅领导的团,于是编入教导团,领导对曾山也很好看后跟随他们参加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曾山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继续从事革命活动,期间国军反动派对我军进行了围剿,曾山动员根据地人民与红军合作进行反“围剿”作战,同时,他还向前线运送了大量物资,以确这次反“围剿”胜利奠定基础,长征期间,曾山被组织留在苏区,与陈毅一起工作,在苏区工作期间,他与陈毅并肩作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增山在苏区工作的时候也学到了不少经济知识,这也为他以后帮助陈毅管理上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时间推移,国内革命局势变得紧张了起来,陈毅和曾山接到了撤退的指示,他们只好分别,失去了彼此联系,后来曾山一路辗转,才来到上海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全面抗日战争的第二年了,不久后派往苏联学习,待两人重聚,已经是1938年初,是两人相见后非常激动,坐在一起说了这几年的经历,皆感慨不已,这样两人又在一起工作了,深厚感情的老哥们终于又在一起搭班工作了
曾山虽然参军,他更多参与的是经济管理。由于他离开军系时间较早,也没有来得及被授予军衔,与此同时,同样是参加革命的侄子被授予了创始少将军衔,这可以看作是党对曾氏家族忠诚的弥补,多年来,无论他职位身居多高,曾老始终坚持低调、简单的艰苦朴素的作风,组织给他配备了一套房子,他却觉得房子太大,一个人住不了那么大的,于是就让工作人员也搬到房子里一起住。他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孩子也管教很严。有一次儿子觉得屋子里的地毯脏了,要和组织换一个新地毯,他知道后训斥儿子,让儿子把新地毯退回去,把旧地毯拿回来,说是儿子太不节俭了,要求他的孩子不要利用他们的身份和地位搞特殊,他不仅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绝不因为自己的家庭背景而和百姓做区分,这也很好地奠定了曾家孩子们的未来成功地发展道路
在曾老的严格教诲下,他的孩子成为了人才的支柱,七个孩子中有三个被授予少将军衔。最好的是长子曾庆红,他后来成为了国家一级的领导干部。这确实印证了一句老话:虎父无犬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