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入宫赞善乃薛宝钗婚姻首选?退而求其次才嫁宝玉
红楼梦:入宫赞善乃薛宝钗婚姻首选?退而求其次才嫁宝玉
警幻仙子
《红楼梦》是一部内涵丰富的伟大著作,熟读它,也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捷径,关于这部奇书到底是在讲什么,在学术界一直充满着争议,有说是写封建家族兴衰消亡史的,有说是描写青年男女爱情悲剧的,还有说是喟叹对美好事物流逝之无奈的,这些看法其实都对,但也都或多或少有些片面,红楼梦寄托了作者对于爱情、家族、人生的诸多感悟,非一言片语就能概括的,所谓“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
贾宝玉是毫无疑问的男主角,与之关系最密切的二位女子也成为了红楼奇书中双峰对峙的裙钗,她们各有特色,让人难以取舍,给宝玉的爱情和婚姻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她们跟宝玉也都演绎了悲剧故事,黛玉更多代表的是宝玉的爱情悲剧,而宝钗代表的则是宝玉的婚姻悲剧,是得到心,还是身呢,为什么红楼里都是些求而不得呢?
薛宝钗才貌双全、近乎完美,但她的家族却因父死兄嬉而有很大的危机
薛宝钗
我们来看薛宝钗,会发现她是个近乎完美女人,无论是相貌还是才华都是非常优秀的,脸如银盘,目似水杏,眉不画而翠,唇不涂而红,这俨然富贵之相,而且她还出身贵族皇商,从小又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女红针线也十分在行,可以说造物主赋予宝钗的是让人极其艳羡的先天条件。
还有一女,比薛蟠小两岁,乳名宝钗,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
《红楼梦》
但是,薛宝钗拥有的一切真的让她幸福吗,抑或未出阁的她就没有什么烦恼吗?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宝钗在原著出场的时候,其父就已经去世了,薛家也只剩了空壳子,仅仅靠着父祖的威名还从户部领着供奉,其实是一日不如一日的,再加上经营不善,已经是多处亏空了,所以薛宝钗所在的家族是有很大之危机的,这必然会影响到宝钗的生活处境。
薛家更为麻烦的在于家里有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公子,薛蟠太不让人省心了,这个呆霸王为了跟冯渊抢夺甄英莲,竟然纵奴害命,他花天酒地,偷狗戏鸡,给薛家带来的一定不会是什么好结果,作为亲妹妹的薛宝钗,也需要为不肖之兄而受牵连的。
所以说,薛家看似一片富足,实际危机重重,也算是孤儿寡母之家,薛姨妈支持起来是很不容易的,儿子靠不住,女儿很优秀,所以女儿的归宿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薛家的兴衰,甚至影响着四大家族的命运,正因为如此,宝钗的婚事其实是薛家的头等大事。
《红楼梦》
薛宝钗进京城参选秀女的真正目的或许并不为赞善之职,而是为攀皇族之家
薛蟠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因亲自入部销算旧帐,再计新支,其实则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在原著里,薛蟠打死冯渊以后,得到了贾雨村的庇护,为了避难,也为了游玩,他携母亲薛姨妈和妹妹薛宝钗也来到了京城,但必行的目的还不仅仅是这些,还要去处理生意上的事计算收支,更要探亲,去贾府走亲戚,更为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送薛宝钗进京选秀。
薛宝钗
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可以说,薛宝钗的出场就是有这样一个非常强烈也非常明确的目的,那就是参选秀女,因为《红楼梦》无朝代地舆可考,我们也无法拿清朝或者明朝的选秀女制度去探讨宝钗的这次参选;但原著里清楚地交代过,皇帝在天下征选秀女以充实后宫,而因为皇帝非常重视诗礼之学,因此还下令从民间征选一些赞善之职,这些人入宫后是给公主或者郡主做陪读的,正因为有这样一个晋升途径,因此薛家便决定以宝钗参选。
《红楼梦》
那么宝钗的这次参选,真是只为了当公主或者郡主的陪读侍女吗?这个问题其实很耐人寻味,如果仅仅是成了侍女,其实待遇并不会比薛家的富贵小姐要好,无非有个进入皇室陪侍的名头,但最终还是要嫁人的,虽然可以密切与皇家的联系,但是如果仅仅就做赞善,显然不是薛家,甚至不是四大家族所希望看到的。
真实的情况很可能是,通过成为公主郡主的陪读,获得与皇家联系的机会,借此机会能够获得皇帝的注意,这样也有可能被选入后宫,而宝钗也会成为她心中仰慕的元春那样的人,而薛家也就有了靠山,四大家族在宫里也就会多了双重保险。还有一种可能便是,宝钗寄希望自己被选为赞善,然后在陪公主郡主读书的过程中,获得身份的认可和提升,因为这样在皇家一定会有登记的,而如果有幸能够获得皇家的指婚,嫁给王爷贵族之家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这很可能是薛家送宝钗进京参选秀女的真正目的。
薛宝钗
然而,薛宝钗来到京城以后,并没有成功被选上,她从入住贾府以后,似乎一直处于跟姐妹来往的状态中,原著里也没有写明她去参加选秀的情况,但没有被选上却是个事实,否则就不会跟宝玉、黛玉之间产生那么多情感纠葛了。
薛宝钗乃世俗之美的代表,规劝宝玉是为自己嫁入贾府后能有所依靠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
《红楼梦》
应该必须承认的是,薛宝钗并非势利小人,一直以来读红楼的很多人对她都有不同程度的误解,甚至有认为她是反面人物的,这是大错特错的,其实薛宝钗是个雍容华贵的人,有国色天香之雅,因此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回里她的花签才会是牡丹,她绝非宵小之辈,而且心地善良,经常资助他人,给黛玉送过燕窝,出钱帮湘云办过螃蟹宴,替邢岫烟赎回棉衣等,种种的作为,也显示着她做事的大气与周到。
薛宝钗很像是一个活在现实里的人,她跟林黛玉正好是相对应的,林黛玉是理想之美,而薛宝钗乃世俗之美,她的人缘在贾府里是相当不错的,她温文尔雅,而且崇尚素淡,从来都是与世无争的样子,但又颇具城府,像对靓儿发火这样的事,也是因为小丫头无缘无故来讨要扇子,而宝玉把她比喻成杨贵妃,她不喜欢这样的说法,所以才呛了宝玉一顿。
林黛玉和薛宝钗
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
薛宝钗劝过宝玉要在仕途经济上多下功夫,这招致了宝玉的极大不满,在八十回后遗失的本子里还有“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的内容,可见宝钗对宝玉的规劝是一如既往的,这自然是触动了宝玉的逆鳞,因此宝玉都能毫不留情面地回怼薛宝钗,对于这方面黛玉则非常理解宝玉,她赞同宝玉发挥个性,但从当时家族和社会的情况来看,宝钗显然是更加务实的,但这样的作为却是宝玉不待见的,因此宝玉才会在睡梦中都拒绝金玉良缘,而偏要赞许木石姻缘。
薛宝钗
当然,薛宝钗本来是一心要通过选秀女而再上一层的,但却没有功成,这其中的原因很难说,可能是四大家族正处式微阶段,皇家也不青睐,因此薛家之女再优秀也会被排除在外,也可能是宝钗有其他皇家所不能容忍的缺点,但作者并没有透露给我们大家;而薛家是一门心思地希望通过这贵女攀上高枝的,而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实又促使他们内部之间会推动联姻,所以当宝钗无望成为赞善之时,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贾宝玉。
贾宝玉是根正苗红的贾府嫡子,又深得老太太贾母的宠爱,何况他的亲姐姐贾元春还是宫里的贵妃,元春对宝玉特别上心,如果能促成与四大家族领头羊贾府的联姻,薛家是非常乐意的,何况宝钗又是宝玉的表姐,这样的姻缘在当时是被看好的,所以对于薛宝钗本人也好,对于薛家也好,在选秀不成之后,退而求其次的最好选择也确实是贾宝玉了。
《红楼梦》
嫁给宝玉,是宝钗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但她内心认可宝玉,却无奈被抛弃
那么薛宝钗心里爱贾宝玉吗?这点是肯定的,当宝玉挨打以后,她亲自送来活血化瘀的药,心疼的情态是溢于言表,他对宝玉的劝,也是真心希望他别再重蹈覆辙,规劝宝玉少读闲书,当然也是希望他能在科举功名上取得成就,当宝玉睡梦里否定金玉良缘的时候,宝钗的一怔,便说明她内心是有巨大触动的,当哥哥薛蟠戳破她内心想嫁给宝玉之想法时,她也因为害羞因为生气,而对薛蟠很有意见,因为这些话是不能公开说出来的,尤其是富贵之家闺阁之内的淑女,被人这么说到,自然是很难为情的。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宝钗和宝玉
薛宝钗最终嫁给了贾宝玉,这是一个几乎没有争议的结论,虽然《红楼梦》原稿的八十回后都遗失了,但通过前文的众多线索,我们还是不难判断出这个事实,脂砚斋的批语也曾直接指出,宝玉娶了薛宝钗,还有麝月陪伴,仍然悬崖撒手出家为僧,是很可惜的,但是这金玉良缘的结局却是很悲哀的,宝玉放弃了薛宝钗,离家出走,让宝钗孤独寂寞终老这也是个事实,因为宝玉终难忘寂寞林,空对着晶莹雪,虽然举案齐眉,他还是意难平,因此薛宝钗的婚姻是一场悲剧,她并没有获得幸福,而这样的婚姻爱情悲剧也是作者想通过文字来让大家好好感悟的。
薛宝钗
在塑造薛宝钗这个人物的过程中,作者应该充满了复杂的情感与思绪,她是一个很现实的人,她遵从世俗,但却不乏清雅,她自己都说自己年少也是个可爱的,她比宝黛更早接触过《西厢记》、《牡丹亭》,但她又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该做什么,而这种个人特质,又恰恰酿成了她的婚姻悲剧,她在原著里不止一次地被比喻为杨玉环,相信她的命运归宿也正如杨贵妃一样凄惨,真是让人怜惜啊……
纵横点红楼系列原创文章之一百二十九,请大家积极关注和踊跃支持,谢谢!创作不易,敬请尊重,未经授权许可,请勿在任何其他平台发布本文,如有侵权,必究责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