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的噪鹛
陕西的噪鹛
(橙翅噪鹛)
噪鹛是一种特定形体的鸟种,它们中等体型,嘴尖尾巴长,善于鸣叫。我国是世界噪鹛科分布的中心,有69种,其中很多都是中国特有种。因为都不善于长距离飞行,所以都是留鸟,一年四季定居在一个地方。其中大家熟悉的画眉,是噪鹛科中被人类捕捉最多的,其中靛冠噪鹛是该科数量最少的鸟种,仅局限在江西婺源一些小小的山村,仅存150余只,是比大熊猫还要稀有的动物。但今天我们只说说陕西名叫噪鹛的鸟类。
(白喉噪鹛)
噪鹛独特的生活习性
首先,我们来了解噪鹛科鸟类共有的习性。它们一般都是成对或集群活动,每年冬季有时会集成一两百只的大群集体活动。它们一般不在树上觅食,而是在低矮的灌木丛中、竹林里或地面上觅食,只有遇到危险和休息时才回到树上。它们的叫声都很洪亮,所以常给人吵闹的感觉,所以很多地方都给它们起名“闹山王”!。常常一只鸟鸣引起整群甚至其他群的鸟亦跟着鸣叫不息。但你以为听到叫声,就能看见它们那你就错了!很多噪鹛行动很隐秘,即便听到叫声也难觅其踪。遇到危险时,它们鸣叫的同时还会两翅扇动,并不断地点头翘尾,直到并未发现可疑物,才又逐渐安静下来。它们夏秋季吃虫,春冬季多以种子为食,它们都很善于在地面刨食,翻开落叶找虫子或种子。雌雄毛色相近,差异小难分辨。繁殖期,雄性噪鹛除了追逐和炫耀,还会通过同性间的打斗来争夺配偶。它的卵大多是蓝色,有的深蓝有的浅蓝。
(斑背噪鹛)
陕西的噪鹛有十种
陕西有黑脸噪鹛、白喉噪鹛、黑领噪鹛、山噪鹛、灰翅噪鹛、眼纹噪鹛、斑背噪鹛、大噪鹛、白颊噪鹛、橙翅噪鹛,共十种。它们中山噪鹛分布面积最广,从陕南到陕北都有分布,其它的都分布在秦巴山区。其中山噪鹛、大噪鹛、斑背噪鹛、橙翅噪鹛是中国特有种;而大噪鹛是噪鹛科中体型最大的,眼纹噪鹛和大噪鹛长得最像,只是眼纹噪鹛体型较小;黑脸噪鹛总爱和白颊噪鹛混在一起行动,一个心细一个胆大,黑白配看来还真是最佳组合;白喉噪鹛和黑领噪鹛也是一黑一白的区别,都喜欢隐秘在光线幽暗的密林中活动,甲虫是它们的最爱;山噪鹛是噪鹛中的刨地“能手”,为了更好的刨土觅食,它的鼻孔完全被长长的须羽覆盖,既保暖又挡土;灰翅噪鹛因最外侧的初级飞羽为灰色而得名;斑背噪鹛和大熊猫一样栖息在竹林中,是重要的“竹林卫士”,目前仅有陕西、湖北、甘肃、四川、宁夏有分布记录;橙翅噪鹛应该是秦巴山区里最容易见到的噪鹛,白眼仁橙翅膀特征鲜明,第一只被发现命名的橙翅噪鹛就在陕西巴山地区。
(大噪鹛)
(黑脸噪鹛)
(黑领噪鹛)
(灰翅噪鹛)
(山噪鹛)
(眼纹噪鹛)
进城的白颊噪鹛
这里我们要特别把白颊噪鹛单说,因为陕西分布的10种噪鹛中,只有它可以在城市见到。几年前,白颊噪鹛开始从山区迁入到城市,而且逐渐适应了城市生活,在公园和绿地间定居下来,目前已成为西安常见鸟类。它羽毛呈咖啡色,两边脸颊和眼圈有白色羽斑是其主要特征,所以名字起的很贴切。只要你听见地面传来沙沙声,并有洪亮的鸟鸣传来,那一定就是它。和麻雀、灰喜鹊、乌鸫这些早已适应城市生活的鸟类一样,白颊噪鹛也具有胆大的特征,能在人类眼皮子底下找食吃。每年3月份是它们的繁殖季节,出双入对一起在地面找虫虫,吃饱了就会飞上枝头休息,雄性总爱献殷勤帮着雌性梳理羽毛,身体紧紧贴在一起,给人爱情甜如蜜的感觉。通过观察发现,原本它们用树枝、枯草、蜘蛛网等自然物筑巢,但进城后有很多巢里都发现了塑料袋,这种适应性选择真不知是好是坏?到了冬季,它们集成二三十只的小群体活动,它们一般只发出两种叫声,一种是短暂低沉的颤音,像是之间相互打招呼或表明自己的位置,一种是短暂尖利的高音“吉呀—吉呀—”,像是一种警示音,鸟群中一旦传出这种声音,整个鸟群就会开始快速移动。总之看着有些“大不咧咧”的白颊噪鹛其实还是心思细腻的。 宁峰 / 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