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远程炮兵主力:59式加农炮,曾只用24发炮弹摧毁越军榴弹炮连
我军远程炮兵主力:59式加农炮,曾只用24发炮弹摧毁越军榴弹炮连
1954年,苏联推出了M-46型130mm加农炮,该型火炮是在M-36型130mm舰炮的基础上开发的,M-46型130mm加农炮的身管倍径有52倍,其炮管长达6.85米,射程也达到了惊人的27公里,在当时这是世界上射程最远的火炮之一,其穿甲能力也非常强大,可以对当时任何一款主战坦克造成有效杀伤。M-46型130mm加农炮除了可执行反装甲任务,更主要是执行远程火力压制、摧毁敌方固定火力点目标等战役任务。
苏联推出M-46型130mm加农炮没多久,我国便决定引进和仿制这款出色的火炮。1958年,我国兵工部门将仿制M-46型130mm加农炮的重任交给了齐齐哈尔127厂,齐齐哈尔127厂可以说是我国火炮的“摇篮”,54式122mm榴弹炮、56式152mm榴弹炮、56式85mm加农炮等都是在齐齐哈尔127厂完成试制任务的。但是齐齐哈尔127厂在仿制M-46型130mm加农炮的过程中却遇到了难题,M-46型130mm加农炮的技术难度很高,远超齐齐哈尔127厂以前仿制的任何一款火炮,主要原因就是是M-46型130mm加农炮6.85米长的炮管,对于生产设备和相关技术的要求很高,当时127厂的机床根本加工不出来6.85米长的炮管。最终127厂的工人则采用了分段式的加工办法,成功的生产出了炮管。1959年8月,127厂成功试制出了M-46型130mm加农炮,我国将该型火炮命名为了59式130mm加农炮,并在1959年的国庆阅兵仪式中首次亮相。
59式130mm加农炮生产技术难度很高,对于基础材料和加工工艺等都有很高的要求,虽然我国在1959年就试制出了59式130mm加农炮,但是其产量非常的有限,而且质量和原版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炮管的寿命。在结构上,59式130mm加农炮和原版也有一定的区别,59式130mm加农炮没有采用原版的笼状制退器,而是采用了多室炮口制退器。
59式130mm加农炮装备部队后,根据一线使用部队的要求,我国开始对59式130mm加农炮进行部分改进。在1970年推出了59-1型130mm加农炮,该型火炮做出了很多调整,59-1型130mm加农炮改用了60式122mm炮的炮架,将全重从原先8.4吨降低到了6.3吨左右,炮闩也改成了半自动的立楔式,在炮架上增加了滚轮,同时我国还开发出了低凹增程弹,使59-1型130mm加农炮最大射程可以达到38公里。在上世纪70年代,我国自身的工业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具备了大规模生产装备59-1型130mm加农炮的能力。
59-1型130mm加农炮可以说是我军炮兵部队最具标志性的一款装备,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59-1型130mm加农炮的表现非常的出色,其超远的射程可以有效地反击压制越军的炮兵部队,而且59-1型130mm加农炮出色的直射能力在山地地形下使用效果很好。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昆明军区的炮兵4师5团的7连,就使用59-1型130mm加农炮摧毁了越军一个榴弹炮连,而且仅仅使用了24发炮弹。
此外,59式130mm加农炮是我国军工外贸的一款明星级产品,59式130mm加农炮就曾出口到了埃及,另外罗马尼亚还向我们引进了59-1型130mm加农炮的生产线。此外在抗美援越期间,我们也向越南提供了一批59式130mm加农炮。在两伊战争期间,伊朗和伊拉克两国都向我们采购了不少59-1型130mm加农炮。
59-1型130mm加农炮自身性能也有一定的缺陷,其尺寸过长,在牵引过程非常不方便,其重量也较大,对于牵引车辆的要求很高,最为关键的就是59-1型130mm加农炮可以执行的战术任务和加榴炮相比过于单一,当时我国装备的66式152mm加榴炮潜力更大,很多战术任务可以替代59-1型130mm加农炮,而且59-1型130mm加农炮由于膛压过大,导致其炮管寿命只有800发左右,维护使用成本很低,所以59-1型130mm加农炮装备范围和数量并不如66式152mm加榴炮。当前我国仍有少量的59-1型130mm加农炮服役,随着我国炮兵机械化程度的提升,这些牵引炮将逐步退出舞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