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老虎爸爸讲故事:像西伯利亚一样残酷的苏联式集中营-古拉格
布老虎爸爸讲故事:像西伯利亚一样残酷的苏联式集中营-古拉格
“献给没有生存下来的诸君,要叙述此事他们已无能为力,但愿他们原谅我,没有看到一起,没有想起一切,没有猜到一切。”
这是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亚历山大·索尔仁尼史诗著作《古拉格群岛》的开篇一叹。
《古拉格群岛》(АрхипелагГулаг)是由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写的一部反映前苏联劳动集中营故事的史诗巨作。实际上前苏联并没有古拉格群岛。索尔仁尼琴把整个苏联比作海洋,在这个海洋上处处皆是监狱和集中营的岛屿。历史上,古拉格(俄语:ГУЛаг)与克科勃一样是前苏联政府的一个机构,主要负责管理全国的劳改营。
根据有关当局解密的文件,前苏联曾经存在过最多成百上千座独立的集中营,其中最为臭名昭著的便是那些散落在西伯利亚北极圈周围酷寒地带的集中营。据报道在1929年到1953年期间,至少一千多万人被流放到苏联的垦荒地区进行垦荒。
在斯大林统治前期,古拉格主要是监禁着被党内清洗但未被处决的持异见者、被秘密警察逮捕的反政府主义者以及犹太人等少数族群。而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大批的战俘被转运到各地的古拉格进行强制劳动。根据前苏联政府的档案,因为大部分的在押犯被组成动员部队并被迅速地投入战斗,囚禁于古拉格的囚犯数量急剧减少。由于骤降的气温和饥荒大量战俘战俘死在了集中营中。从更多的解密文件和西方流传的亲历者回忆能够看到,古拉格集中营是极其残酷的。前苏联秘密警察机构对这些关押者实施毫不留情的隔离、审查、逮捕、流放、强制劳动。有的囚犯说,古拉格的残忍程度,甚至超过了纳粹集中营。
一些描述古拉格的文献写到,部分古拉格囚犯在大部分时间内都面临着食物供给不足,御寒衣物匮乏,拥挤和缺乏医疗保障的困难。一些人民公敌和叛徒的子女们,便以“长大后会变成国家的威胁”为由,会被“重点照顾”。在这里,绝食的囚犯需要被从鼻腔强行灌输食物。但是饥饿才是真正可怕的,一些囚犯忍受不了饥饿,只好将同伴杀害,靠吃人肉生活。
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领导的新苏维埃政府开始释放囚犯,关闭营地。到五十年代末,几乎全部劳教集中营都被解散。苏联内政部20号命令于1960年1月25日正式结束了古拉格系统。
“古拉格”在一些国家地区已经取代了“绞肉机”,成为了形容前苏联“专制压迫性政府系统”的代名词,主观意义上它包括了前苏联秘密警察机构对基层民众毫不留情的隔离,审查,逮捕,流放,强制劳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