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爱篇么 > 杂谈 > >正文

​佛教圣地法门寺

摘要佛教圣地法门寺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桓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的历史,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周魏以前称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时改称为“成实道场”,唐高祖时改名“...

佛教圣地法门寺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桓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的历史,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周魏以前称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时改称为“成实道场”,唐高祖时改名“法门寺”。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2003年之夏,我去西安出差时,专程参拜了法门寺。当年乘车由西安出发,经过炎帝的故里宝鸡市扶风县,行驶大约110公里便可到达法门寺。总揽法门寺的总图示意,可以看出其保持了塔前殿后的建筑格局,以真身宝塔为寺院中轴,塔前是山门、前殿,塔后是大雄宝殿,为中国佛教寺院的典型格局。

法门寺是国家AAAAA级文化旅游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感受佛教的神圣和慈悲,体验法门寺的历史和文化。那么法门寺为何能成为佛教的圣地?它对我国唐代的历史、文化、佛教艺术又有哪些贡献呢?

一、法门寺供奉佛指骨舍利世界唯一

‌法门寺之所以被誉为佛教圣地,其主因就是这里供奉着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并闻名于世。‌

二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在拘尸那揭城郊娑罗树下圆寂,遗体火化后共得8万4千颗真身舍利,其中19份传入中土,并在东汉桓帝的资助下,在全国设立19座舍利宝塔,其中最早设立的阿育王寺,也就是现今的法门寺内,则存有4枚佛指骨舍利,为一灵三影。

释迦牟尼佛灵骨舍利真身。考古学者进行了严谨地测量和记录:灵骨长四十点零三毫米,上宽十七点五五毫米,下宽二十点一一毫米,上腔径十三点七五,下腔径十六点五毫米,重十六点二克,上齐下折,高下不等,三面俱平,一面稍高,色白如玉少青,质密而泽,髓空而大,中有隐迹。

据《法苑珠林》记载,在中国的舍利塔曾经有十九所之多,随着几次大规模的灭佛行动,这些分布神州各地的舍利塔几乎已被破坏殆尽。安放有佛指的唐朝四大名寺,其中代州五台山塔和终南山五台寺的佛指舍利,皆毁于唐武宗朝代的“会昌法难”,普光寺则在清康熙年间塌陷于洪泽湖,佛指舍利由兹沉埋湖底,不知所终。

法门寺,是全世界佛教徒心中的圣地,也因保存着世界上唯一的释迦牟尼佛指舍利而天下闻名。

二、法门寺唐代历史文化的灿烂与辉煌

法门寺地宫,作为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出土了2499件大唐宫廷文物,这些文物包括消失千年的秘色瓷、来自东罗马和伊斯兰的琉璃器。它们见证了一千多年前,大唐万国来朝的盛世荣华。同时,大唐盛世气象万千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也震惊了全世界。

法门寺出土的文物包括国家一级文物138件,二级文物25件,三级文物62件,之所以出土如此多珍贵的文物,是因为历代大唐皇帝都按照皇室的规格标准供奉佛骨舍利,甚至地宫的奢华程度都超出了普通帝王的陵寝。

比如,唐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它是文思院根据咸通十四年(873年)三月二十三日唐懿宗的敕令,打造的一枚迎真身银金花十二环锡杖。这根锡杖象征着佛祖释迦牟尼的权威,是佛教界最高权威的象征,因此也有人称其为世界“锡杖之王”。锡杖的四个大环代表着佛法的“苦集灭道”。

还有13件秘色瓷,其中包括瓷秘色碗七口、内二口银棱、瓷秘色盘子、碟子六枚。这些秘色瓷填补了一千多年来无数瓷器爱好者及文人学者对秘色瓷的种种幻想。

地宫出土的20件琉璃器中,有产自地中海东岸的东罗马琉璃器,产自阿拉伯帝国的伊斯兰琉璃器,以及带有浓郁中国风格的一套琉璃茶托、茶盏,它们都是文明交流的见证者,见证了古代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交流和贸易的往来。

法门寺的建立与发展充分体现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融合;法门寺的兴衰历史凝聚了中国历史的起伏与变迁。唐代法门寺作为帝国崇拜和佛舍利供养的中心,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明清以后,它便逐渐走向衰落,历经灾难与修复,见证了中国社会动荡变迁的历史。近年来国家对法门寺的重建与管理,展现了对我们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与保护。

法门寺的历史,犹如一部辉煌的传奇,它见证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兴盛与沧桑,它承载了千年的信仰与智慧,为世人展现了宏伟的建筑和宗教仪式,更是中国唐代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见证者。

标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