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口蜜腹剑一代权奸李林甫生平 李林甫结局 李林甫子女
唐朝口蜜腹剑一代权奸李林甫生平 李林甫结局 李林甫子女
中国古代每朝每代都有忠臣良相,也都有奸佞小人。这一干奸臣贼子,到头来无一不遭到万人唾骂,青史遗臭。他们为害的程度不同,丑恶的面目有别,手段高低也不一样,其中有一个奸相,虽然“名气”没有赵高、秦桧大,但他几乎用尽了奸臣所能想到的卑劣手段,几乎集中了小人所有丑恶表演于一身,可称历史上第一阴谋家。他就是唐玄宗年间的宰相李林甫。
李林甫(?- 752),小字哥奴,与大唐皇帝一脉相承,是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的第五代孙。若论其辈分,李林甫还比唐玄宗李隆基高出一辈。但李林甫的家世并不很显赫,仅有的“向上爬”的资本是身为秘书监的舅父姜皎,李林甫充分利用了这层关系而步入仕途。从基层禁卫军官“千牛直长”一直爬到了宰相,一作就作了十九年。
《旧唐书·李林甫传》说他“无学术,仅能秉笔”,说话“陋鄙,闻者窃笑”。但就是这样一个基本素质极差的人,居然就平步青云,久居要津,不能不令人佩服他那惯耍阴谋伎俩的本领。他最拿手的就是伪装术,“面柔令,初若可亲”,而内心却是“性阴密,忍诛杀,不见喜怒”,“好似甘言啗人,而阴中伤之,不露辞色”。有个成语就是从他身上得来的“口有蜜,腹有剑”。来看看李林甫是怎么表演的。
攀亲认贵向上爬
李林甫进入宫廷禁卫军时,只是个千牛直长,唐玄宗开元初年,“迁太子中允”。这点小官自然不满足野心勃勃的李林甫,但苦于“无学术”,不能走登科入仕的途径,就想到了他舅舅姜皎。当时的当朝侍中是源乾曜,和姜皎有联姻关系。李林甫便利用这层关系,巴结源乾曜的儿子源洁,通过源洁向其父代求司门郎中,也就是相府中的办事员。哪知源乾耀却看不上李林甫,认为李林甫不是当郎中的材料。但人情难却,还是安排他为东官“谕德”,主管规谏太子,继而又迁“国子司业”(也就是国学中的行政事务官)。李林甫还是不满足,继续向上钻营。开元十四年,攀上了御史中丞宇文融这棵大树,受他引荐,“拜御史中丞”,由此进入朝廷权力中心。从此他成了演员,使出了浑身解数,演出了一幕幕世人为之切齿的闹剧。
李林甫继续利用宇文融这个靠山。当时宇文融和右宰相张说不合,李林甫为了讨宇文融欢心,追随宇文融合伙弹劾右宰相张说。结果弹劾成功,张说被罢相。李林甫和宇文融做了这个交易以后,就没再追随宇文融,他需要摆脱宇文融的朋党牵连,追寻更大的靠山。他一头钻营进尚书省,历任刑部、吏部侍郎。
李林甫钻进吏部后,就把它看成买官卖官的交易所,因为吏部就是选拔官吏的机构。开元初年,吏部设长名榜,选派官员。一次,玄宗皇帝的哥哥宁王李宪私下会见李林甫,给他十个人的名单,要他优先考虑选派这些人入官。李林甫一口应允,毫不犹豫,但对宁王提出一个交换条件,“愿绌一人以示众”。于是在发榜之日,李林甫从中选出一人,宣布此人行为不正,托宁王讲情,判此人留待下次冬选。李林甫的这套手法实在高明:不但骗取了“公正”的美誉,为自己赢得了声望, 又满足了宁王的要求,趁机巴结了朝中权贵。
李林甫深知光是巴结权贵是不够的,对于权贵的夫人,他也费劲心机讨她们欢心。李林甫选中了侍中裴光庭的夫人,暗中往来,终于勾搭成奸。李林甫看中她是因为裴氏是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之女,当时正得宠的宦官高力士正是出自武三思家。这一招曲线救国果然奏效,开元二十一年,李林甫求裴氏去高力士面前进言,引荐他当宰相。裴氏还真替他向高力士说了不少好话,终于起了作用,高力士虽没有直接替李林甫在唐玄宗跟前说情,却把皇上要任用韩休为相的准确消息告诉了李林甫。李林甫脑筋一转,马上向皇上奏本,推荐韩休为相。这以退为进、收买人心的手法起到了效果,唐玄宗本就想拜韩休为相,这下不但坚定了自己的看法,还认为李林甫看人眼光也不错,而且举贤有功;这边的韩休当上宰相后,念及李林甫大力推荐之功,对李林甫非常感激,于是向玄宗推荐李林甫,说他也可以出任宰相。李林甫这一石二鸟之策算是成功了。
标签: